三晋大地任意行之杂记瑣忆

作者:郑建国

前不久,与教卫界的几位退休朋友,组成一支小小的旅游团,在山西包了一台威霆九座小客车,作了次景点自选、时间路线自定的旅行。山西省域,在春秋时属晋国之地。自韩赵魏三家在这块土地上分别建国之后,多少年来人们都仍习惯称它为三晋之地。山西全境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在国内享有地上文物古迹最多省份的美誉。我在当老师做校长以及任局分管领导之时,都曾在这里作过或长或短的旅行。可能与我类似经历的大有人在,因而尽管团队里从未到过山西的居多,可此行组织者在最后景点的确定上,还是采取了以新辟景点为主,以若干个传统老景点相辅的方式。于是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行程单上,不仅有蒙山大佛、云丘山冰洞、青龙镇、店头村、张壁古堡,也有晋祠、五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乔王两家大院等。这些所在不管是去过的还是首次造访,感觉还是蛮新鲜的,毕竟最近的那次山西之行,也已是十几年前了,且不说没去过的地方。即便旧地重游之处,变化也还是不少的。所以这十天的一路走去,新的发现或新的感受,也还是有一些的,下面便是旅途中信手留下的若干段文字,想以此与未踏上过这块土地或久未同那些景点谋面的朋友,共享三晋大地任意行的情趣。

它比乐山大佛体量还大

在此次入晋之前,我并不知道除了新昌大佛、乐山大佛之外,还有蒙山大佛之说。其实,新昌大佛是尊室内佛像,乐山大佛则与蒙山大佛一样,都是倚山人工凿刻而成。尽管就高度而言,前者稍高出几米,可从厚实等体量上来看,后者则略胜一筹,更当得起“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说。就二者遭遇而言,蒙山大佛经历的坎坷更多。它自北齐天保年间开凿后,却在元末遭遇被毁整体也被泥土覆盖的厄运,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当地居民无意中发现。发现之始,佛首就已不在了。自佛像被发现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它的修缮和保护,不仅在专家精心考证计算设计指导下,又重新雕刻了一个佛首安装在佛身上,而且还大力推进周边的环境建设,完善交通等配套设施。经多年努力,景区已开发得十分成熟了。我们此次是飞机自太原机场一降落,便驱车直奔蒙山景区。在经登上60多级台阶来到第一个平台时,便见上面大佛佛座那平台,沿着山坡铺就而下的一写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的条幅。又攀登了170多级台阶,才来到了大佛佛座那平台。此时近距离观摩,可很清晰地看到佛身上有许多酒盏大小的窟窿,佛身与佛首色泽上有着明显的深浅之别。这些情景从另个方面,向我们无声地叙述了它饱经沧桑的过去。

雄关趣谈“杨”和“鼓”

记得那是到山西的第三天清晨。当天一早车子便直奔应县,去参观那座世界现存最大木结构塔。可惜疫情期间,我们只能塔下外貌大致观赏一下。两三小时后,我们的车子已在号称“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下的加油站加油了。在这座千年雄关前,我发现杨姓的人似格外自豪:毕竟,杨老令公、杨门女将、杨家一门忠烈的故事,普天下凡中国人,鲜有不知的,且国内(不管是海峡这一边还是那一边)一直作为忠心报国正能量满满的典范。所以同行的杨姓游伴,脚踩这块古代本家曾于此建立丰功伟绩的土地时,颇有点神采飞扬的自得。当然,也有同伴颇不以为然的,暗中悄悄嘀咕一句,“杨白劳说不定也是他亲眷吧”!

在雁门关点将台广场近城墙处,架着几座蒙着白色鼓面,鼓身箍着黑灰色花纹的大鼓,估计景区的景点布置设计师,想让游客感受一下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霜重鼓寒声不起”的意境。 只是我们去的此刻,正是初夏时节。所以我们继续往前走了没多久,后面还是传来了几声沉闷的鼓声。

百年古镇侃对联 

此行第五天的上午,我们赶到了一处大门城墙顶端的两边,由左至右依次悬挂着“青山绿水一方热土出英雄”,“龙腾虎跃千年古镇传遗韵”巨型条幅的青龙镇。我们去时尚早,街面上看不到几个行人,许多店铺还没开门,静静的百年石板路上,仅仅响着我们几个人的脚步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路人渐渐多起来了,路两边的店铺也相继开始营业了。空气中充满了浓郁的酒香与醋酸味。这其实也就是三晋大地两种特产最有代表性的气味。在一家卖散装白酒的小店门口,大言不惭地贴着这么幅对联:“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言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自豪感…经过一处有着两块黑漆门板的院子时,我一瞥发现其中一扇门上还贴着写有“春光无限”四字的菱形红纸,显然旁边那扇门上同样位置,本来应贴有另一联。只是没粘牢或什么原因,现已不知何处去了。那一联应是什么字啊?我不禁发出了疑惑声。没料到边上与我并肩而行的杨医生,立马接口道,“自投罗网”!闻听此言,同伴们不禁都笑了。见此我兴致也上来了,随即提议大家都来做道竞赛题,“请各位就根据杨医生刚才的续联,作一同意或否定的评议。注意:没有赞成或反对的唯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逻辑上讲得通即可……”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斥在古道上……

省地质博物院前的露天展台

那天从青龙镇返回太原时,又顺带兜了一下山西省博物馆和省地质博物院。尽管后者去时,室内展馆已关门了,只能在外面广场上,观看陈列在四周条状石台上的山西焦煤、磁铁矿、无烟煤、硅化木等数十种矿石标本。这里的每块展品下均配有精准的文字介绍。山西是个地矿资源相当丰富的大省,它具有对青少年开展地质知识普及和教育的优势。很高兴在这里,看到当地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与努力。就以这样的展出阵势为例,感觉就能给现场的观众产生强烈深刻震撼的印象。我注意到在这观看的人群里,似还有不少本地甚至可能是外地的中小学生,这是很令人欣慰的。我相信,未来从他们中,会走出些许地质专家和工程师,绝对是大概率的事。

王家大院喝小酒

记得那是即将踏上返程的前两三天吧。那天午饭后去王家大院游览。在城墙附近,我看到一小院子门口,斜伸出一杆上书“老醋坊”三个大字的杏黄旗,我心里一动:这里也有卖醋的?好奇心让我踱进了院子。醋坊是在边上一间直筒状的平房里。店主是一对王姓年轻兄妹。他们不仅卖醋还卖酒。一听这里还出售酒,我突然意识到此次出行已七八天了,自己可真算是滴酒未沾,于是听到这里有酒卖,一下子勾起了酒瘾,便询问起店内酒的情况。小兄妹俩热情地向我介绍,说他们这就卖汾酒和竹叶青两种酒,但汾酒有度数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听明白我只是出于好奇,想尝一口他们自酿的酒后,他们便给我倒了一小纸杯汾酒(纸杯是最多只能装一两的那种)。酒一倒好,我便接过来一口喝光了。感觉酒很清冽有劲爽口,有点不过瘾。那叫王欣的哥哥看出了我似还不够满足的样子,便叫妹妹再给我倒一杯,说都是送我品尝的。我要付钱,他俩却死活不肯,后勉强接受我口袋里尚存的三四块零钱。两杯酒瞬间下肚,头也似有点晕乎乎了…这是我此次山西之行唯独一次的喝酒,而且喝的又是高度白酒…

这里没有地道战

地处太原市远郊的店头村与晋中介休市属地的张壁古堡,在各自的宣传广告中,都提及了本景点内有个“古地道”的项目。远来的游客一听有地道的内容,很自然地就与抗日战争、冉庄还有什么“高家庄”联系起来了。可实地一看一问一钻一探,方知这里的地道均是古代十六国时期先后所建,与日本鬼子、抗战什么的没一毛钱关系。而且这里的地道,与我们熟知的抗战时华北大平原下面还带有点攻击性的地道完全不同,它这儿建造的目的就是出于保密,纯粹为了躲避。即便是二者中在地道建设上尤为精妙完善的张壁古堡,虽它内部四通八达,并与地面建筑巧妙勾连。整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2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地道呈网状结构,高约2米、宽约1.5米,弯曲迷离。堡外北面和南面的沟崖间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内留存有通风孔,还有水井与地面相通。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进深11.5米,高7.5米,宽5.5米的深洞,是地道的粮仓。可它充其量仍只是个为了避敌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

至于店头村的这地道,则只是为了连接地上的窖洞与地下洞穴的通道,甚至躲藏的功能都不大能体现。先天不足 加上后天失调(俢缮保护),所以这景点的开放,显得有点操之过急。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二景点所在的当地,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沒有留下任何有关地道曾有过主动出击来犯之敌的文字记录。于是远来的游客,没能在这看到古代版《地道战》的任何痕迹,也是很自然的。

这奇观还能存世多久?

云丘山冰洞群,也是我前几年来山西时未曾见过的,是实打实新开发的景点。它距今已有300多万年了。洞内最高处达15米,最宽处12米。门票120元,70岁以上老人方可凭身份证免费。凡入洞者都发一件棉大衣一顶头盔,出来时交还。由于事先已被告知,洞内常温为零下十度,所以发大衣是是可以理解的。发头盔是为什么? 入洞后才明白,洞里到处是地面与洞顶相连的冰柱,以及洞顶垂挂下来的冰刺冰锥冰刀。我们从中通行时,时常听到那些尖锐的冰块与头盔碰撞的声响。想想若不戴头盔,脑袋势必伤痕累累。冰洞内长达100多米,沿着装有一米高的木制栏杆和一米宽的栈道,曲曲弯弯上上下下的前行,感觉实际距离应更长点。像这样的冰洞,全世界共有三个,一个在奥地利,还有两个在中国山西,一个是这个,还有一个在宁武。听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用不了多少年,冰洞可能就会消失了,现在冰洞里每天都要清除融化的冰水。

回到了上海的现在,每每在收看早新闻,听到“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这句公益广告词时,脑中便不禁会浮现或冒出印象还算清晰的那十天山西之行的画面或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碎石滩上,那牵着小毛驴代替生病丈夫来揽客骑坐拍照的大妈;王家大院那热情请我品尝美酒的小兄妹盈盈笑脸;冰洞中那澈骨的寒冷;太原同仁堂收银台那帮我解决红色水笔购买不着难题的女工作人员;蒙山大佛佛座前面向群山万壑的凭栏远眺…一切是那么清新亲切恍如眼前。还有每天早餐时不管是简朴的旅馆还是高档的饭店中,店家都会向旅客提供香糯可口的小米糊糊,以及壶口瀑布旁边那集市里,众多小贩争相向我们兜售八元一袋的红艳艳大苹果(内装十个)的情景…时不时地也在强化自己对山西的思念。真的,有机会我愿意再回三晋大地任意走一番。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