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有多鲜,就看捕捞技术有多强|闲话海南

    海南省海口市演丰镇的野生海鱼味道十分鲜美,深受市民游客欢迎。延绵50公里,面积4000多公顷的红树林为浅海传统捞捕提供了天然条件,一年四季的捕鱼时节,也使渔猎文化的根基不断延续。

    浅海捕捞历史

    演丰镇辖下的曲口、河港、山北、北港是以浅海捕捞和杂鱼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典型渔村。

    演丰镇东寨港红树林

    据悉,这一带渔民不少人家都是数百年前琼北大地震后从福建来到此地定居。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时(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州发生的7.5级大地震,震中在今演丰镇塔市村与文昌市铺前镇之间,传说一夜之间,当地72个村庄陆陷成海,形成世界罕见的“海底村庄”。

    海底村庄遗址

    在福建就已经从事捕鱼行当的渔民们,在向海南岛迁徙的过程中也带上了捕捞技艺,经过数百年的变迁与创新以及与本地捕捞技术相融合,成为了现在演丰镇渔民所使用的传统捕捞技艺。

    浅海捕捞味更鲜

    因为浅海的微生物要比深海多,所以从浅海拉上来的海鲜,一无深海的柴油残留味,二要比深海捕捞的鱼更为肥美。

    渔民一般在夜间三四点就出海,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捕捞到好几百斤的海鱼,刚打捞上来的海鲜,渔民们一般都会提前联系熟知的鱼贩前来收购,随后将捕捞的海鲜进行分类处理。

    渔民将捕捞的满舱海鲜送到曲口码头

    偶尔也有一些喜欢尝鲜的人,会提前到码头等待,第一时间购买,虽然其价格要略高于卖与鱼贩的价格,但也是正常的,毕竟散客和批发客还是有区别的,只要够新鲜,顾客也不会计较太多。

    用《舌尖上的中国》里脍炙人口的名言来说就是:“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浅海捕捞的海鲜烹饪方法也十分简单,无论鱼虾的体型大小,只需及时用水一煮,那鲜美的味道就能瞬间溢出来。

    捕捞技艺

    捕捞是沿海渔民的一种主要生活方式,更是他们一辈子的“吃饭”手艺。

    传统捕鱼是以渔具与技艺相结合的浅海作业,渔具大多为各种渔网和渔笼。所有的渔网皆有浮标、主纲、网目、铅坠。传统捕鱼使用的渔网有千秋网、火车网、排网、抛网、拉网、拦网、指网、罾网等。

    各式各样的渔网

    据演丰镇渔民介绍,千秋网就是他们在红树林浅滩捕捞时常用的网,这个网很长,像喇叭一样,宽的一侧对着岸边。当海水退潮时,鱼、虾也会跟着退,这样一来就进入了千秋网,网的窄口一侧后面接一个网袋,鱼、虾、贝就直接进袋子了。这个网一般要在退潮前支好,常常是在晚上使用。

    由于蜈蚣网、千秋网等渔具所到之处无鱼可幸免,对鱼类资源破坏性极大,从长远角度来说,对渔民的利益不利。为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海域海洋鱼类资源,市海洋和渔业监察支队曾开展清网行动,发现使用违规网具的渔船后对船主进行口头警告并责令整改。

    2017年3月,浅海捕捞技术列入海南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捕捞技艺的入选,不仅让人们再次关注到海南的传统捕捞技艺及渔民生产,也丰富了海南与海洋相关的非遗项目。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