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行道」的行者 一生懸命為沉香

文 / 黃小玲 攝影 / 黃世澤

高先生一生專注於研究沉香,自謙是「資源的暫時保管者」。

焚一道香,啟動自身的覺知能力去感受它,對話出形而上的意境,感覺千百年來累積的靈氣和內涵,古人所謂「沉檀龍麝」之沉,意指就是沉香的高雅出眾。

因緣際會成為稀缺珍寶沉香的暫時保管者,高世義老師以沉香作為一個載體「以香行道」,透過感知力與香對話,感受沉香的內涵和氣韻。沉香乃是樹木啟用本能(抵抗力)對抗細菌,這樣質變的過程,時間愈久內涵愈厚實,尤其天然生成的沉香具有感知力,賞香之人須憑藉自身的覺知能力去與它對話,這種自然衍生的感覺,無法用所學的智識去完全表述,是屬於形而上的境界。

沉香具有安神、養神的作用,可引出靈性增加修習果效。

沉香能啟動靈氣與感知 提升修習的果效

沉香具有安神、養神的功用,在古代要開始讀書、跳舞、彈琴或畫畫,都會先焚一道香,其用意就是要安神、養神,以啟動修習者本身的靈氣,增加學習的效能。

高老師提到南宋謝採伯密筆記》以清、甘、溫、烈、媚做為區分沉香香品的等級。清是朗澂無油,為第一品的標準,主要是出於文人對「清」香的愛好;甘世平至真,清甘都是起自文人對於花香的分類,而人之本性離苦得樂、苦盡甘來,聞香就像修行,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個人當下體會;溫是甜返妙韻,如同大千世界裡既存在有形、也存在無形的,具有象徵涵意的眾生之香、諸天之香,合和而成妙。烈是功行正直,不同的島嶼生長環境有不同的「烈香」;媚是淑好可人,香的本質不燥不過,甘和媚之間有一種委婉的變化。

此座右銘是他一生謹守的理想志願及遵行法則。

因緣際會成為「資源的暫時保管者」

源於特殊的因緣,高老師接觸到天然的沉香,其用意為了護持正法、正道,推廣良善的心,並蒐集到一些十分珍貴的沉香,如他所珍藏的「古奇楠飄香」便是印順導師(慈濟上人的師父)在圓寂前所使用的線香,圓寂之後就傳承到他手上。

還有一件價值不斐的沉香—心經,精緻細膩,雕刻了一部心經在沉香上面,這是經由印順導師的一位學生江顧問傳承下來的,自謙為「資源的暫時保管者」的高老師表示,為了這份傳承,他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對沉香作一定的研究和了解,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去推廣相關的文化,這是他一輩子的天命任務。

稀缺珍貴的沉香,歷經千百年來的焠煉,需要有強烈感知力的人才能與其對話,悟覺其間的內涵。而且因為每個人的感知力不一樣,需要透過香友和有條件的香來表述,透過香友的分享,讓高老師銜接到其間的對話意涵,並綜合多數對話結果作成總結,這是他多年來對沉香的研究軌跡。

憑藉感知力可與沉香深度對話,接收其間意涵。

茶和沉香不可或缺 專注精神層面的感知

高老師對茶也很有研究,他說茶和沉香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茶是樹葉、沉香是木頭,其自然法則是相通的。喝一道具有內涵的茶後,當全身經絡疏通之際,再來賞香、聞香,會有更透徹的體會;尤其他偏愛老的事物,老茶、老沉香,愈老的東西愈有內涵,這些用歲月和經驗去堆疊、累積出來的精神層面,是現代科技所無法製造的。

訪談中高老師也當場用炭火煮熱水來泡茶,讓我們試喝其中奧妙,堅持用炭火的原因,是因為炭有三種階段的演化,炭生成之前是樹木,長期吸收了天地間的日月精華,雖然轉化成炭,其精神仍然存在,因此當我們在燒炭時,它的精神就會釋放到水裡,再讓我們喝下去,吸收到了其間的日月精華,所以用炭火煮熱水所泡成的茶,別具風味和意義。

高先生也以北宋詩人黃庭堅所作的詩「香十德」來詮釋,其中傳達的涵義,即使歷經時代演變也毫不褪色,直接展現出香的本質。

他還說要泡出一杯令人感動的好茶首重用心,每個細節都要很嚴謹,要發自內心地去祝福你的茶友,並且感恩這個茶葉、水和器具,是著重形而上的感知層面。

沉香可引人精神層面向上,能安頓身心靈的平衡,因此高老師希望傳播其對沉香的研究心得,以沉香作為一個載體「以香行道」,回歸到本質,推廣正能量去感化週遭的人,引導使其精神富裕,就如每個人不一樣的因緣般,有人以茶行道、以音樂行道、以藝術行道,都是透過不同的載體,但最重要的是「道」,道就是天理,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高老師希望藉由沉香這個載體,影響香友養成好習慣,落實在生活上,達成美善的分享、真心給人祝福,讓生活充滿沉香的美好氣韻。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