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開幕環節後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07日香港)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五月七日)上午出席由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主辦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開幕環節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早晨。今天很高興,大家來到香港第一次、首辦「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高峰會一共兩日,今日是「國際人才論壇」,明日(五月八日)是「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這兩日都有「機遇匯人才博覽展」。很高興行政長官親臨現場致開幕辭。另外,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親自由北京來香港,為我們作主旨致辭,彰顯了不論是香港特區以至國家都高度重視香港作為人才高地的重要性。

今日現場有1 200位參與者,線上則有2 500人登記實時收看直播。此外,我們預計這兩日連同博覽展應有超過7 000人次參與今次首次「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和博覽展。我們一共邀請超過20位世界各地包括內地的商界、政界、學界等精英、翹楚和專家學者,作不同類型的演講;另外今次博覽展亦有近百間參展機構,為來港人才展示各類型的支援,無論是就業、居住、教育等一系列協助他們融入香港的範疇,統統可透過今日的博覽展,讓人才取得所需的資訊。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昨日(五月六日)考察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和勞工處建造業招聘中心,分別了解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和就業服務的最新情況。圖示王曉萍部長(右三)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左二)和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左三)會面。

記者:局長,請問政府數據顯示,來港人才大部分都來自內地,尤其是今日是全球人才高峰會,政府有何方法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尤其是內地以外,可能是歐美等方面的人才來港?第二,就內地放寬港澳人才商務簽注,政府暫時是否知道反應如何?有何政策吸引或針對個別組別簽注人士來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我們歡迎亦致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事實上,若你看看我們的人才入境計劃,固然內地人才佔比較大比例,但也有很多世界各地的人才。在未來的日子,我們會再加強宣傳力度,致力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我們未來會到訪數個重點地區,一是面向東南亞,在我們的周邊地區吸引更多人才來港;另外會到訪歐洲,針對當地很多人才,吸引他們來港,做大做強香港作為人才高地的角色,發揮好我們的功能。我們會全力協助人才來港並更早融入。

另外,剛剛你提到,國家最近放寬和擴大人才簽注來港,這對香港而言一定是好消息。一方面來港的人才簽注地區擴大了,此外來港的逗留時間延長了,這會更加便利人才來港流動,加強香港作為人才高地的角色。這剛剛開始,但我們很相信必定可以更加為香港的人才發展添加多一份動力。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昨日(五月六日)考察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和勞工處建造業招聘中心,分別了解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和就業服務的最新情況。圖示王曉萍部長(右二)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右一)陪同下,視察位於觀塘的建造業招聘中心,了解少數族裔助理為求職人士提供的就業服務。

記者:是否知道至今反應如何?有沒有相關數據?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這剛剛開始,我們仍在搜集數據,但有絕對信心一定會帶來很好的效果。

記者:局長,剛才見到現場較多內地人才,較少剛才你提到的東南亞或海外人才來港參加高峰會。作為人才辦首場活動,你收不收貨?會否覺得這方面工作仍未足夠,讓這些面孔在港出現?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我們認為第一屆舉辦「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是成功的,實際上入場的人才世界各地都有,當然內地朋友多一些,主要是交通比較便利,但實際上各類型的人才都有來;而且很多若未能現場來港,也在線上登記,所以大家都要緊記,現場有1 200人,線上有2 500人。我們認為今次舉辦相當成功,當然我們會再接再厲,在現有的基礎上希望再做得更加好,為香港的人才添加動力。

記者:關於輸入人才計劃,大部分都是內地或海外人才,香港本地如護理業或建造業都表示現時前線求職困難,有何方法幫助本地人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大家都要緊記,這是政府一向做事的原則:本地人才是我們的基石,是我們的本,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何時找外來人才填補空缺?只有當本地人才和人力真的不充足的時候,為發展經濟,才會考慮通過引進人才和人力,幫補香港的經濟發展。所以大家見到,不論是教育資源的投入、培訓和再培訓,以及持續進修的資源,均有多無少。我們一定要確保,包括你提及例如各類輸入勞工的計劃,前提是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一定要確保本地工人就業後,若仍有空缺,才會通過輸入外勞的辦法填補短缺。多謝大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昨日(五月六日)到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圓明園──清代皇家園居文化」展覽。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設宴歡迎訪港出席「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的王曉萍部長及與會官員、嘉賓和講者。圖示王曉萍部長(前排中)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前排左)陪同下參觀展覽。

來源:政府新聞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