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一定要帶著空箱子去中國。”隨著來華免簽政策範圍不斷擴大,以及離境退稅等便利化措施實施,“中國遊”“中國購”正吸引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有外國網友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如是建議,引發熱議。
5月19日是第15個“中國旅遊日”,各地推出特色活動和惠民措施,也吸引大量外國旅客。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員楊勁松受訪表示,中國入境旅遊目的地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縱深拓展,客源地也從傳統歐美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延伸。入境遊發展將形成新格局。
2024年以來,中國官方宣佈將享受免簽待遇的國家擴大至38個,並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延長為240小時。
《經濟日報》指出,一系列免簽政策的優化為入境遊客提供瞭解中國更好的時空環境,離境退稅等跨境支付政策的實施為“購在中國”增添便利,多地各類服務設施的優化昇級提昇了外國遊客的中國旅遊、購物體驗。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制度型開放在加速,致力于打造國際化、便利化消費環境,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和消費者來華。便利化改革也不斷深化,釋放了以遊客為中心服務理念,增強了國際遊客信心。
除政策紅利外,中國的科技實力與文化底蘊融合碰撞,是“中國購”魅力所在。中國經濟網發文指出,中國製造業在產品質量、技術創新以及設計水平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不少購買“中國製造”的外國消費者表示,“中國製造的產品在性能、設計等方面的表現都很出色”。
另據《新京報》報道,今年“五一”假期,外國遊客穿漢服遊北京、體驗特色美食、購買非遺文創,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被中華文化的魅力吸引。
與來華投資或建廠不同,“中國遊”“中國購”令更多外國普通民眾可感。來自澳大利亞的遊客斯蒂芬妮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的首次上海之行不僅是視覺盛宴,也是購物狂歡。她很喜歡當地的風景和購物體驗,買了紀念品和衣服。
《人民日報》刊文道,如今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國遊”“中國購”正書寫著開放共贏的新篇章,“這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