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下的餞行宴

辣味人生

昨晚,我們相聚于”回家”湘菜館。紅燈籠在門口搖晃,像是被辣椒熏得睜不開眼的醉漢。智勇做東,爲我和廣春餞行。席間有北大教授、上市公司高管,還有壹位哈薩克斯坦姑娘——她曾是華爲在迪拜的代理,如今卻坐在長沙的湘菜館裏,用筷子與辣椒搏鬥。

辣椒在油鍋裏霹啪作響,像是壹群穿紅衣的小人在跳舞。那位哈薩克姑娘吃得額頭冒汗,卻不肯停箸。她說這辣味讓她想起家鄉的寒風,都是那般刺骨,卻又叫人欲罷不能。教授聞言大笑,說辣椒與寒風原是壹對孿生兄弟,壹個灼燒口腔,壹個刺痛面頰,卻都能讓人感受到活著的真實。

高管夾起壹塊剁椒魚頭,說商場如這湘菜,表面紅火熱鬧,內裏暗藏鋒芒。不知多少人在觥籌交錯間,被那看似無害的辣味麻痹了警惕,待到察覺時,早已涕淚橫流。智勇給每人斟上米酒,說人生在世,總要嘗遍酸甜苦辣,今日這餞行宴,便是特意爲我們備下的壹味”離辣”。

窗外霓虹閃爍,玻璃上凝結的水珠緩緩滑落,像是被辣出的眼淚。我想起明日將赴雲南,那裏有另壹種辣——野性而含蓄,不像湘辣這般直白逼人。廣春忽然說起雲南的菌子,說有些美味與毒物只有壹線之隔,像極了我們這些漂泊異鄉的人,永遠在機遇與風險間走鋼絲。

散席時,哈薩克姑娘用紙巾擦拭著通紅的嘴唇,說這是她吃過最痛快的晚餐。我想,人生況味大抵如此:明知會辣出眼淚,卻仍要舉箸;明知終須別離,卻偏要相聚。走出餐館,夜風裹著辣椒的余香撲面而來,竟比來時更覺親切。原來所謂故鄉的味道,不過是記憶給舌尖施的魔法。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于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于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壹。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