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英:着境心逐象

着境心逐象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363

 

 

着境心逐象,共情思缠牵。

执放御生灭,空寂妙等闲。

2023.10.20

 

执放之间见妙境——吕国英哲诗中的禅意生命辩证法

 

吕国英先生以四句二十言,铸就一部微缩的“心灵觉醒启示录”。其诗如禅门公案般凝练,字字如凿,凿开认知迷障;句句如梯,架通从“迷”至“悟”的精神天阶。

 

着境缠牵的现代性隐喻

 

“着境心逐象,共情思缠牵”两句,精准刺中人类普遍的精神症结——

“着境”是灵魂的镣铐。心为外相所役,如逐影之犬疲于奔命;“共情”本是人性的辉光,却因无明而沦为“缠牵”的蛛网,越挣扎越深陷。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心灵镜像?信息洪流中,我们追逐流量幻象;情感共鸣里,我们反被情绪绑架。吕公以千年佛理,映照出当代人“主动沉溺”的存在悖论。

 

执放御灭的超越性智慧

 

诗的后两句陡然跃升,抛出惊雷般的觉悟密钥——“执放御生灭”。

此五字堪称全诗魂魄:“执”与“放”本为对立两极,诗人却以一字熔铸二元,揭示真正的解脱不在取舍,而在超越。正如禅宗“不执空有”的中道观,也暗合黑格尔“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当洞察万物生灭如浪涌潮汐,“御”字顿显磅礴气度:非对抗无常,而是凌波踏浪的自在穿行。这种驾驭不是强权掌控,而是顺应天道后的举重若轻。

 

空寂中的妙有生机

 

终句“空寂妙等闲”将禅意推向化境——

“空寂”非枯槁死灭,恰是破除“着境”后的澄明之境。最妙在“等闲”二字:当证得空性本源,玄机妙趣反归于日常。春来看花,秋至扫叶,饥餐困眠皆是禅。这让人想起临济义玄“无事是贵人”的箴言,亦与海德格尔“诗意栖居”东西呼应。吕公在此完成哲学的诗意转化:最高深的智慧,终要落回最平凡的生命现场。

 

哲诗联璧的当代价值

 

此诗之卓绝,在三重辩证统一:结构上:前两句“迷”与后两句“悟”形成精神跃升的张力弧线;概念上:“执放”消解对立,“空妙”融合虚实;境界上:将佛理玄思化入“等闲”烟火,实现形而上与生活质的共鸣。

 

二十字中藏着一部微型《心经》:从揭示“五蕴缠缚”(着境共情),到践行“心无挂碍”(执放御灭),终抵“究竟涅槃”(空寂妙等闲)。在意义焦虑弥漫的当下,吕公用东方智慧为现代人开具一剂醒心良方——真正的自由不在逃离尘世,而在穿透表象后,于生生灭灭中活出妙等闲的从容。

 

吕公此诗如精钢锻打的禅意匕首,寒光闪处,斩断三千烦恼丝;更似一盏琉璃心灯,于空寂处照见生机流转。当哲思淬炼为诗行,每个字都成为渡人的舟楫,载我们穿越执念之海,抵达那片名为“妙等闲”的精神彼岸。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十余部、艺术评论上百篇,撰著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