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232天。

2025年7月10日最新進展:
戰事
- 烏克蘭防空部隊在周四凌晨連續第二個晚上保衛基輔免受俄羅斯無人機襲擊,官員報告市中心一棟公寓樓發生火災,無人機碎片落在不同區域。據法新社報道,最新襲擊中至少有兩人受傷。
- 烏克蘭國家緊急服務官員稱,俄羅斯空襲造成烏克蘭東部前線城鎮康斯坦丁尼夫卡三人死亡,一人受傷。 Telegram上的一篇貼文稱,這起攻擊還摧毀了一棟單層行政大樓。據官員稱,消防員還撲滅了四棟建築的火災。
- 烏克蘭頓內茨克州州長瓦迪姆·菲拉甚金(該州包括康斯坦丁尼夫卡)在Telegram上表示,在俄羅斯最新向西進攻之際,是時候「做出負責任的決定。撤離到烏克蘭危險較小的地區!」。
- 庫爾斯克市州長亞歷山大·欣施泰因在Telegram上表示,一名五歲男孩在俄羅斯城市庫爾斯克海灘上的一次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中因燒傷死亡,使此次襲擊的死亡人數增至四人,其中包括一名俄羅斯國民警衛隊成員。
- 莫斯科國防部表示,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部前線的關鍵點推進,在至少六個地區(包括頓內茨克和哈爾科夫)擊敗了烏克蘭部隊,並使用飛彈和無人機襲擊了彈藥庫和機場。它還聲稱俄羅斯佔領了頓內茨克的一個村莊。

俄羅斯夜襲基輔 造成2死十餘人傷
烏克蘭當局今天表示,俄羅斯動用無人機與飛彈襲擊基輔(Kyiv),造成至少2人喪生,十多人受傷。
法新社報導,這是莫斯科當局2天來對烏克蘭發動的第2場大規模攻擊。而此時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在馬來西亞會晤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
在基輔的法新社記者團徹夜都聽到巨大爆炸聲響,也看到防空系統的閃光照亮天際。
基輔州州長卡拉什尼克(Mykola Kalashnyk)在通訊軟體Telegram寫道:「敵人對基輔地區發動了近10小時的大規模夜襲行動。」
「敵人動用攻擊性無人機和飛彈對付和平聚居地。」
基輔市軍事管理局局長特卡欽科(Tymur Tkachenko)表示,俄羅斯這次攻擊行動造成2人死亡。他稍早表示,有13人受傷。
武器
- 兩名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政府停止向基輔運送一些關鍵武器幾天后,美國正在向烏克蘭運送砲彈和移動火箭導彈。
- 川普還表示,他將考慮向烏克蘭派遣「愛國者」飛彈,他此前曾表示基輔需要這些飛彈進行防禦。

政治與外交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在川普承諾向基輔運送更多防禦性武器後不久,他在羅馬與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基斯凱洛格進行了「實質」對話。
- 澤連斯基在教宗夏宮岡多菲堡會見了教宗利奧,教宗告訴他梵蒂岡願意主持俄羅斯-烏克蘭和平談判。這是烏克蘭領導人在教宗上任兩個月內第二次會見教宗。
- 義大利總理焦爾吉婭·梅洛尼將於週四在羅馬主持烏克蘭會議開幕,澤連斯基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將出席。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荷蘭領導人迪克·斯霍夫和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也預計將出席。
- 默茨宣布,他將在羅馬會議期間向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
- 烏克蘭表示,它拘留了一對中國父子,兩人都涉嫌刺探其珍貴的「海王星」反艦飛彈計劃,這是基輔日益壯大的國內軍工產業的關鍵組成部分,對其抵禦俄羅斯入侵者至關重要。基輔指責北京幫助克里姆林宮的戰爭努力。
-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克里姆林宮有證據顯示烏克蘭多次使用殺傷性地雷,造成平民受傷。烏克蘭6月宣布退出禁止生產和使用殺傷性地雷的《渥太華公約》。
-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將於本週末訪問北韓。據扎哈羅娃稱,這是莫斯科高級官員一系列高調訪問的最新一次,兩國正在深化軍事關係。
- 一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將於週四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盟會議期間會見拉夫羅夫。
9日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會晤,重申義大利堅定不移支持烏克蘭的立場。(義大利總統府提供).jpg)
歐洲人權法院:俄侵犯人權 須對MH17空難等負責
歐洲人權法院今天裁定,俄羅斯犯下人權侵害行為,要為2014年起支持烏東分離主義勢力、同年擊落馬航MH17航班、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等負起責任。
今天的裁決大多為象徵性質。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後,已遭歐洲理事會剔除會籍,同年9月即已不再是歐洲人權公約締約國。
然而,歐洲人權法院仍要處理上述日期之前對俄方提出的訴訟。
由17位法官組成的歐洲人權法院大法庭,認定俄羅斯觸犯歐洲人權公約,原因包括在非戰鬥狀態「法外處決平民和烏克蘭軍事人員」、「嚴刑拷打」、「強迫勞動」、「非法和任意拘留平民」以及搶劫等。
17位法官同時裁定,俄羅斯觸犯公約的行為還包括把烏克蘭孩童轉移到俄羅斯,以及多起轉移孩童後就地收養的案例。
歐洲人權法院今天是針對4起訴訟作出判決,其中3起由烏克蘭提出,第4起則是荷蘭提出。
烏克蘭訴訟針對的事件時間落在2014至2022年之間,包括烏東分離主義者2014年在俄方支持下掀亂,造成約1.4萬人喪生,莫斯科當局接著於2022年全面侵烏;荷蘭的訴訟則是針對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2014年7月17日的空難,當天馬航一架從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飛往吉隆坡(Kuala Lumpur)、編號MH17航班,在親俄分離主義控制的烏東上空遭一枚俄製山毛櫸(Buk)飛彈擊落。
這起空難奪走機上所有298條人命,其中包括196名荷蘭公民。
歐洲人權法院今天則認定,「MH17航班墜毀事件中,罹難者親屬所遭受的苦難」,觸犯了免於酷刑和處罰的權利。
烏克蘭慶祝此「歷史性的決定」。
烏克蘭司法部表示,歐洲人權法院確認「俄羅斯犯下系統性和大規模侵犯人權的行為」,實為「國際舞台上的一大勝利」。
荷蘭總理史庫夫(Dick Schoof)也說,這是「邁向正義的重要一步」。
在MH17事件中痛失3名親人的普勒和(Piet Ploeg)直說這是「重要的一天」。
他說:「我不認為俄羅斯會支付任何費用,但這與金錢無關。」「這關係到的是正義得以伸張,或許還會得到道歉…誰會知道。」
隸屬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設在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肩負著在締約國落實歐洲人權公約的職責。

烏克蘭拘捕2中國公民 涉竊取「海王星」飛彈機密
烏克蘭安全局今天表示,在首都基輔拘捕2名中國公民,涉嫌為中國情報單位收集烏克蘭自主研發的「海王星」巡弋飛彈系統的機敏技術資料。該飛彈曾在2022年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為烏軍重要戰略武器。
安全局指出,2位被捕人士為父子關係,分別為24歲的Deng Yancheng(音譯:鄧彥成)及其父親Deng Zehua(音譯:鄧澤華)。鄧彥成曾是基輔一所理工大學的留學生,2023年因學業成績不佳遭退學後仍留在烏克蘭。
調查顯示,鄧彥成涉嫌試圖招募一名與烏國國防新式武器研發有關的當地人士,取得「海王星」(Neptune)飛彈的技術文件,並將資料交由其父鄧澤華轉交給中國情報單位。鄧澤華長期居住中國,定期前往烏克蘭以協助協調相關行動。
烏克蘭安全局表示,反情報人員於兩人進行機密資料移交時當場逮捕,並於其行動電話中查獲彼此聯繫與策劃間諜活動的證據。目前兩人已依據烏克蘭刑法第114條第1項(間諜罪)被正式起訴,最高可判處15年有期徒刑。
「海王星」飛彈原型為R-360,於2010年開始在烏克蘭研發,克里米亞於2014年遭俄羅斯併吞後,該飛彈被進一步改良為可對付戰艦的防禦武器。2022年4月成功擊沉造價約7.5億美元(約219億新台幣)的俄羅斯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大幅提升烏軍士氣,並重創俄軍聲勢。
烏克蘭國防部隨後持續優化該型武器,使其具備打擊海上與陸地目標的能力,並與英國「暴風之影」(Storm Shadow)與美國ATACMS等遠程飛彈協同作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今年3月曾指出,經改良後的「海王星」射程已達1000公里。據早前官方公報資料與媒體報導,飛行時速達900公里、具備攜帶350公斤彈頭的能力,可從海、陸、空多種平台發射。
據指出,烏克蘭正積極擴大量產「海王星」飛彈,若能廣泛部署,預料將對俄軍造成更大壓力。
經濟
- 路透社引述俄羅斯律師事務所NSP(Nektorov, Saveliev & Partners)的研究報道,過去三年,俄羅斯當局以西方國家非法行為到戰略資源需求等理由,沒收了價值約數百萬美元的公司資產,這凸顯了在烏克蘭戰爭中向「堡壘俄羅斯」經濟模式的轉變。
- 義大利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表示,義大利將宣布一項價值3億歐元(3.28億美元)的支持計劃,用於參與烏克蘭重建的中小型企業。
- 一位義大利政府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引述世界銀行的估計,烏克蘭的重建、恢復和現代化將需要約5,000億歐元(5,460億美元)。

分析
川普在俄烏問題上的最新轉變:美國為何恢復武器供應?
曼蘇爾·米拉羅夫
前烏克蘭軍人安德烈·赫特曼表示,他已經不再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暫停和恢復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決定。
這位29 歲的軍人告訴半島電視台:「這一次,(川普)意識到自己會顯得糟糕、軟弱,看起來像是站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一邊。」赫特曼今年3 月在東部頓巴斯地區受傷後退役。
川普週一表示,他推翻了白宮幾天前(7 月1 日)做出的決定,即「暫停」向基輔提供武器,包括至關重要的防空攔截器、精確制導炸彈和飛彈。
今年2 月,在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生爭執後,他凍結了援助,但幾週後又恢復了援助。
週一恢復援助是在俄羅斯加強攻擊力度之後。最近幾週,烏克蘭主要城市遭受了長達數小時的夜間無人機和飛彈襲擊,造成平民傷亡,數百萬人無法入睡。
川普在華盛頓特區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將派遣更多武器。我們必須這樣做,[以便烏克蘭人]能夠自衛。”
哈爾科夫居民在自家公寓大樓地下室避難(路透社)
週二,川普更進一步。他暗示,俄羅斯領導人幾個月來一直奉承他,但卻不斷提出一系列不可能的要求,並無視停火呼籲。
川普週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你想知道真相,普京對我們說了很多廢話。他一直都很好,但這些廢話最終都變得毫無意義。”
普京的要求包括烏克蘭的「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據克里姆林宮稱,烏克蘭目前由「新納粹軍政府」統治。
莫斯科也希望西方解除已開始阻礙俄羅斯經濟的多層制裁,並歸還西方銀行凍結的資產。週二,川普表示,他正在考慮對俄羅斯實施更多製裁。
加強防空
基輔最需要的美國武器是防空飛彈。
據烏克蘭空軍稱,6月份,俄羅斯發射了創紀錄的5,438架無人機,比3月增加了四分之一。
超過一半的無人機裝載著炸藥,其餘的則是烏克蘭用來發射飛彈的誘餌,或是用於追蹤防空部隊和西方提供的愛國者係統位置的偵察無人機。
俄羅斯無人機及其後續的巡航飛彈或彈道飛彈襲擊了平民區,每月造成更多傷亡。
經過多次戰術調整,俄羅斯無人機現在可以飛行數公里,這使得配備機槍的防空部隊無法對其進行打擊,這也使得基輔對美製防空武器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
烏克蘭戰爭死難者身分確認:法醫專家正在努力確認遺體身分【英語影片】
德國不來梅大學研究員尼古拉·米特羅欣告訴半島電視台:“與2022年相比,依賴程度急劇上升,因為當時烏克蘭軍隊擁有許多蘇聯時代的(防空)系統和導彈,到2023年底這些系統和導彈就耗盡了。”
他表示,“是的,美國的補給至關重要,這樣俄羅斯才不會用無人機轟炸烏克蘭所有後方地區。”
烏克蘭軍隊的另一個支柱是美國製造的海馬斯(高機動性火箭系統)多管火箭發射器,這些火箭在摧毀俄羅斯指揮所和軍火庫方面非常有效。
米特羅欣說,海馬系統在世界上尚無類似產品。
“川普式的山丘”
川普在恢復援助問題上的180度大轉彎,既有個人原因,也有行政原因。
總部位於基輔的五角智庫負責人弗拉基米爾·費先科認為,這些擔憂源於普京自身的「情緒波動」以及其政府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的努力。
他說道,“我稱之為’特朗普式的山丘’。”
週一恢復援助的決定是對普京明顯不願恢復和平談判的回應,同時也為莫斯科前線的部隊增加了壓力。
費先科表示,戰爭升級的主要原因是克里姆林宮已經得出結論,美國將不再幫助烏克蘭,這給了俄羅斯一個贏得戰爭的明顯機會。
他補充說,共和黨也敦促川普結束讓華盛頓看起來「道德失調」的援助凍結。
然而,他表示,如果以英國和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同意買單,武器供應可能會成為「系統性」的長期問題。
本週晚些時候,由31個國家組成的「自願聯盟」(包括歐洲大部分國家、日本、澳洲和紐西蘭)將在羅馬召開會議,討論烏克蘭的和平解決與復原問題。
“不是一個嚴肅的政客”
同時,川普的180度大轉彎並沒有讓莫斯科感到驚訝。
一位前俄羅斯外交官表示,克里姆林宮已經習慣了川普的情緒波動,對他「沒什麼新意」。
鮑里斯·邦達列夫告訴半島電視台說,「川普不是一個嚴肅的政客,他自相矛盾,」他辭去了外交部的工作,以抗議莫斯科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
他說:“這就是為什麼(克里姆林宮)需要關注他的行動,盡量不要太激怒他,同時繼續自己的路線——向前推進,迫使烏克蘭和西方接受(莫斯科的)條件。”
同時,俄羅斯軍隊繼續向烏克蘭北部蘇梅地區推進,先前的推進在6月受阻。
他們也佔領了烏克蘭東南部和南部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未能在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地區重新奪回烏克蘭的立足點。
俄羅斯高層官員對恢復援助一事避而不談,而一些小人物則給出了一個屢試不爽的解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長達數百年的敵意。
俄羅斯吞併的克里米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的俄羅斯政治家德米特里·別利克週二告訴俄新社說,“這個伎倆古老而無效,但西方在過去1000年裡沒有想出其他方法來影響俄羅斯——或者也許他們不想這麼做。”
俄羅斯負責“整合”烏克蘭佔領區事務的高級官員弗拉基米爾·羅戈夫對俄羅斯媒體表示,“特朗普希望俄羅斯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放棄國家利益,在沒有任何明確保障莫斯科安全的情況下停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