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新貌)僑鄉創新傳承方式喚醒僑批記憶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 吳侃)當前,各僑鄉不斷創新僑批傳承保護的形式,從類型豐富的文藝作品到引人入勝的互動體驗,再到別出心裁的文創週邊,讓更多人讀懂僑批的同時,也使僑批文化煥發新生機。

近期,融合情景劇《僑批往事》正在福建晉江梧林傳統村落演出,該劇將全息投影與舞台表演相結合,開啟跨越時空的對話。《僑批往事》編導組成員陳詩章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全劇經過半年多的文稿打磨和創排,融入了高甲戲、掌中木偶、娘惹舞蹈等元素,展現了海外遊子和家鄉親人通過僑批寄託的情感。

僑批雖已走入歷史,但其背後的故事一直被演繹和傳頌,當前以僑批文化為主題的戲曲、短劇、情景劇等文藝作品不斷湧現。潮劇《僑批頌》6月22日在中國戲曲學院首演。該劇以僑批為主線,再現了華僑先輩的奮鬥史和家國情。5月上線播出的網絡微短劇《漂洋過海祗為你》講述了兩位華僑青年因尋找僑批而結緣的故事,鏡頭帶領觀眾穿梭於泉州街頭,品味海絲古韵,感受僑批魅力。

近段時間以來,僑鄉舉行的各類僑批展覽和互動活動也為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福建省檔案館推出的“僑批館之驛里巷”實景解謎體驗活動吸引很多遊客前來打卡,大家化身“僑批館”IP中的主角,在展廳裡尋找線索、破解謎題。廣東省檔案館開展“共品故紙蘊  同懷家國情”僑批識讀月活動,邀請公眾線上參與共讀僑批。“抗戰記憶——僑批中的家國情懷”展覽正在中山市博物館展出,期間還舉行了僑批書法體驗、主題講座等活動。

僑批外觀雅致、內涵深厚,也為文創設計帶來靈感,其衍生的文創產品深受年輕人青睞。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最近上新僑批手賬本和挎包,泉州市檔案館打造了“阿批仔”“小僑妹”IP以及係列週邊,廣州華僑博物館近期推出僑批套色章供遊客打卡集章。

僑批文化也打破傳播邊界,向生活場景延伸,泉州市檔案部門5月為三家餐廳授牌“泉州僑批文化主題餐廳”,並在餐廳設置僑批展區,逛僑批展館、吃僑批餐廳成了當地旅遊新時尚。

“浩如煙海的僑批承載著海量信息,是華僑文化遺產中重要的一部分,曾被國學大師饒宗頤贊譽為‘僑史敦煌’。”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寧一向記者表示,僑批雖已成了歷史記憶,僑批文化卻歷久彌新,人們可以通過僑批回望“從前慢”的生活方式,感悟老一輩海外僑胞艱辛的創業史和深沉的家國情。

在寧一看來,當前僑批傳承保護的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助推僑批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可感知、可參與的文化符號。“以僑批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和文創產品實現了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沉浸式展覽及互動活動讓觀眾與僑批深度‘對話’,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讓僑批得到更好的留存和保護。”

“要讓僑批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命力,相關僑批收藏機構還需持續推進僑批徵集工作,形成體系化、成套系的僑批資源,同時通過編目整理和數據庫建設等方式強化信息共享。”寧一說,此外,還要深化僑批的內容研究與價值挖掘,創新僑批與公眾互動的叙事模式,把僑批故事講得更加多元立體。(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