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禦天地靜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68)
艾 慧
光禦天地靜,意存靈命恒。
追窮能智妙,笑談縱維行。
2024.07.14
光塵微語,心遊無極——呂國英哲詩《光禦天地靜》品鑒
二十言,如四枚宇宙奇點,驟然引爆思維的星河。呂國英先生此作,非詩之小技,乃道之微光,以科學為刃,哲學為魂,剖開時空的玄奧。
“光禦天地靜”——首句即立宇宙之極則。光速(c),非僅為尺,實為宇宙之“禦者”。它如無形的韁繩,勒住奔湧的時空洪流,於至動中顯至靜。愛因斯坦的沉思在此凝為詩行:光速恒定,是那深不可測的秩序基石,令喧囂的宇宙在相對性的鏡面中,呈現絕對的、形而上的靜穆。此“靜”,非死寂,乃萬物運行依循的終極和諧律動,是“道”在物理疆域的顯影。
“意存靈命恒”——意識於此光速界碑旁傲然挺立。物質世界的鐵律(光速極限、熵增)在前,而“意”之微芒,竟蘊藏著“靈命”指向永恆的韌性。它似欲掙脫光錐的束縛,在物質與精神的裂隙處,為靈魂的恒久性悄然奠基。這是生命對熵之洪流最深沉、最孤絕的抗辯,於無垠寂寥中,投下一束關乎精神不朽的倔強星火。
“追窮能智妙”——目光投向存在之基。窮究“能”(能量)與“智”(智能、意識)的幽微互動與轉化,正是叩問宇宙創生與生命奇跡的核心密鑰。能量守恆的莊嚴與智能湧現的玄妙,在微觀的震顫與宏觀的結構中交織共舞,指向一個萬物互聯、和諧共生的終極“妙境”。這探索本身,便是宇宙在其深邃內部譜寫的不朽詩章。
“笑談縱維行”——結句淩空超拔,境界全開。詩人以“笑談”之姿,將前述宏大的宇宙法則與幽微的生命意識,舉重若輕地渾融一體。此“笑”,是了悟後的澄明與通達;此“縱維行”,非僅科幻式的維度躍遷,更是精神在物理之維、意識之維、生命之維乃至存在之維中的逍遙遊弋。有限個體於此接通無限宇宙,物理的階梯化作心靈翱翔的航道。
總覽:此詩如一枚精雕的宇宙水晶,至簡至深。呂先生以科學語彙為舟楫,最終抵泊的,卻是“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彼岸。當光速勒住時間之馬,意識錨定靈性之舟,能智交融奏響宇宙之弦時,個體的“我”便在刹那間融入了永恆的“道”。“笑談縱維行”,便是生命對這恢弘秩序最深情的禮贊,也是精神在浩瀚維度中尋求並確認自身永恆座標的輕盈宣言。四行微詩,實為在光塵之上,刻下的一道通往無極心域的精神路標。
呂公此詩精煉之處——
意象更聚焦:強化了“光(速)為禦者”、“意識為星火/錨”、“能智交融為宇宙詩章”、“笑談縱維為精神逍遙”的核心意象鏈,貫穿始終。
哲思更凝練:將相對論(光速恒定)、熱力學(熵增)、意識之謎、多維宇宙等龐大概念,更緊密地統攝在“道”(宇宙終極秩序)與“心”(精神超越)的辯證關係之下。
文氣更貫通:起承轉合更流暢,從宇宙法則(光禦靜)→生命意識(意存恒)→存在本質(追窮妙)→精神境界(笑談行),層層遞進,最終昇華。
結尾更昇華:“光塵微語”、“精神路標”等表述,更突出詩的精微與宏大並存的特質,以及其指向精神超越的核心價值。
語言更淬煉:力求每個詞句都承載足夠的分量,如“道之微光”、“宇宙水晶”、“無極心域”、“精神逍遙”等,增強雋永感。
這篇美文力圖在精煉的篇幅內,既深入解析詩句的科學與哲學內涵,又充分展現其詩意的雋永與境界的超邁,捕捉呂國英先生融科學理性與人文哲思於一爐的獨特詩風。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