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唐超學書記 江坤 成文桂局長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訊】爲深入挖掘縣域文旅資源,助力“壹帶壹路”文化互通與旅遊合作,近日,香港中華時報集團副總編,資深媒體主持人江坤壹行赴湖南省永州市道縣開展專題調研。在道縣縣委書記唐超學陪同下,重點考察當地曆史文化遺迹、生態景觀及民俗特色,提振經濟活力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穩定,啓動農村消費,共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徑。
縣委書記親自“導遊” 解碼道縣文旅底蘊
調研中,唐超學書記化身“文旅推介官”,向各位詳細介紹了道縣作爲“千年古邑”的獨特優勢:“道縣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故裏,濂溪文化發源地,同時擁有玉蟾岩遺址(世界稻作文明之源)、月岩國家森林公園,、紅色道縣(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絕對忠誠”)。道縣還是中國龍舟之鄉,道州龍船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金字招牌”。道縣物産豐富,壹年四季瓜果飄香……
陳樹湘紀念館,以”絕命後衛師”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壯烈事迹爲核心,通過曆史文物、場景複原和多媒體技術,生動展現紅軍長征在湘江戰役中的悲壯曆程。館內珍藏烈士遺物、作戰地圖等實物展品120余件,1:1複原”紅34師指揮部”場景,並設有VR體驗區讓觀衆沈浸式感受戰役慘烈。作爲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館年接待參觀者超10萬人次,成爲湘南地區紅色教育重要陣地。
月岩喀斯特地貌奇觀,結合徐霞客遊記中的記載,他強調道縣“文旅+研學”的潛力;結合濂溪書院雙方就如何將理學文化與旅遊線路結合展開探討。
濃縮萬年文化根脈道縣博物館
以”稻源·理學·古邑”三大主題,系統展示玉蟾岩遺址出土的世界最早古栽培稻、周敦頤理學文物及商周青銅器等2000余件藏品。其中,1:1複原的”萬年稻作”場景和月岩摩崖石刻拓片展區成爲亮點。是展示道縣”曆史厚度”的重要窗口
江坤提出全國各地文旅發展模式創新時,大家對榮昌“高縣長帶頭消費”的創新舉措表示高度贊賞。通過領導幹部示範體驗本地旅遊項目、推介特色産品,有效拉動了市場消費熱情,道縣可以結合自身文旅資源,探索“領導代言+全民參與”的推廣模式,進壹步激活縣域旅遊經濟,推動“千年古邑”品牌走向全國。
江坤:以“壹帶壹路”爲紐帶 推動道縣“走出去”
作爲“壹帶壹路”發展黃金時期,江坤對道縣的文旅資源給予高度評價:“道縣的曆史厚度和生態禀賦令人驚歎,完全具備國際文旅目的地的潛質。”他建議,可依托“壹帶壹路”框架,通過新媒體傳播、國際文旅展會等渠道,將周敦頤文化、稻作文明等IP推向海外,同時引入跨境旅遊合作項目,吸引沿線國家遊客。 讓沈睡的萬年稻種“活起來”,成爲道縣文化自信與鄉村振興的金名片 。
全球農業文化遺産高地
玉蟾岩遺址作爲距今約1.4萬年的古栽培稻遺存發現地,被學術界公認爲“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之壹”。其保護開發應立足“全球農業文化溯源聖地”定位,納入“壹帶壹路”文化遺産保護網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與中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基礎,強化國際學術話語權。
複現古稻田景觀,開設插秧、古法收割等農事體驗項目,配套稻作文化研學課程。
道縣文旅廣體局局長成文桂和江坤老師深入探討道縣天下稻源(人類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玉蟾岩)打造“萬年稻香”主題文旅線路,串聯玉蟾岩、濂溪書院(理學文化)、月岩(生態),形成“稻源-哲學-山水”文化矩陣。
政媒聯動 共謀“流量變現”新思路
雙方就“新媒體賦能縣域旅遊”達成共識。江坤表示,將發揮資源媒體平台優勢,通過紀錄片、短視頻等形式,助力道縣打造“網紅打卡點”;道縣將加快配套升級,推出“非遺體驗遊”“研學深度遊”等産品,並期待與“壹帶壹路”沿線城市串聯精品線路。
從玉蟾岩的萬年稻種到濂溪河畔的《愛蓮說》,道縣在調研中展現出“小縣城大文化”的底氣。此次政媒合作,或將爲縣域旅遊如何借勢國家戰略,實現“破圈”傳播提供新樣本。
特別是對于鬼崽嶺如何開發保護的問題,江坤提出:讓遠古石像從荒野謎題升級爲文化超級符號,助力道縣成爲“中華文明探源”重要節點,打造神秘史前石像文化聖地,核心定位:中國“巨石文化”未解之謎
鬼崽嶺以數量龐大(上萬尊)、形態詭異的史前石刻人像群聞名,被譽爲“東方巨石陣”。開發應突出其神秘性、唯壹性,定位爲“中國史前祭祀文化遺址”,與國內外類似遺迹(如複活節島摩艾石像、三星堆青銅文明)形成文化對話,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道縣屬湘南永州市,毗鄰兩廣,是湖南對接東盟的“南大門”,現有4A級景區2家,國家級文保單位3處,2024年接待遊客量同比增長45%。‘讓文物說話,讓曆史鮮活’——道縣正以文化爲魂、生態爲底,走出壹條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