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雨細盤幽徑

雨細盤幽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4

 

雨細盤幽徑,秋淺醉新涼。

時轉知更迭,境遷奇象彰。

2025.08.15

秋曉哲思——呂國英詩中時空與境象的玄妙對話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五言哲詩,雖僅二十字,卻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哲思的審美時空。詩作標注的具體日期(2025.08.15)與詩句中的“秋淺”形成微妙互文,暗示詩人對時空感知的精確性與超越性。

雨細盤幽徑”開篇即呈現微觀宇宙的禪意,“盤”字尤為精妙,既描摹細雨縈繞小徑的動態,又暗合中國哲學中“曲成萬物”的宇宙觀。《道德經》“大直若屈”的智慧在此得到詩意呈現——最細微的路徑往往通向最幽深的境界。

秋淺醉新涼”將感官體驗推向通感境界,“淺”與“新”的搭配打破傳統悲秋範式,展現詩人對季節更迭的欣喜接納。這種“醉”不是沉溺,而是道家“物我兩忘”的審美陶醉,與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意境隔空對話。

後兩句由具象昇華為哲思:時轉知更迭”暗含《周易》“與時偕行”的智慧,卻以“知”字強調主體對時空規律的覺醒認知;“境遷奇象彰”更揭示現象學本質——唯有在變動中,世界的奇妙才真正顯現。這與赫拉克利特“萬物皆流”的西方哲學形成跨文化共鳴。

詩人通過“細雨幽徑”“淺秋新涼”的意象對仗,構建起空間與時間的雙重維度。而“知更迭”與“奇象彰”的因果呼應,則完成從認知到審美的哲學閉環。整首詩既承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禪機,又帶海德格爾“此在”的時間性思考,在古典詩形中注入現代哲思。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