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9月3日電 (賀劭清 陶思閱)首店、首發、首秀、首展……近年來,各類“首”字當頭的“首”經濟成為中國催熱消費活力的新引擎。
在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太古裡商圈,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個首店、首發、首秀、首展推出。
消費者在平板電腦上選好蓋碗茶、大熊貓等圖案,短短10分鐘後,一件獨一無二的“成都記憶”定製服裝便新鮮出爐。近日,阿迪達斯四川首個品牌中心、三葉草旗艦店店長艾卓向中新社記者講述她幫助兩位馬來西亞遊客定製該品牌首發成都系列服飾的場景。

9月1日,阿迪達斯四川首個品牌中心,工作人員正為消費者定製服裝。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攝
從阿迪達斯四川首個品牌中心一路向南,老居民樓一樓被改造為潮玩首店,“震旦第一叢林”千年大慈寺與華為秋季新品發佈會現場相鄰……據統計,2019年以來,成都落戶海內外首店超4000家,連續6年保持增長,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
為更好推動“首”經濟發展,成都市錦江區成立了中國首個“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和“首發經濟研究院”,並聯合成渝地區50余家龍頭企業和機構組建“首發經濟促進聯盟”。
“現在錦江區的‘首’經濟招商不僅聚焦于國際大牌,更注重‘多元’‘年輕’,最近落戶的首店既有主打性價比的新國潮,也有人工智能等科技企業。”錦江區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投資促進部部長譚力千介紹,為更好服務“首”經濟,錦江區在多個一線城市設立招商點,推出“金牌服務專員”制度,為企業在研發、展示、銷售、運營全周期提供保障。
不少品牌設立首店的初衷,旨在為消費者打造更多體驗空間,這進一步拓寬了傳統商圈業態。位於成都鐵像寺水街的“曼聯夢劇場”西南首店自落地以來,已舉辦多場“足球 ”主題活動。其中,曼聯傳奇門將范德薩的見面會300張門票曾在47秒內售罄。
“我們希望消費者之間能够產生更多互動,平日會有專門的運營團隊去帶著大家去玩,比如說每周組織踢一場友誼賽。”“曼聯夢劇場”西南首店負責人王殿豪介紹,作為目前中國西部唯一一家“曼聯夢劇場”門店,經常有來自西部地區的消費者來此打卡,該門店餐廳也會在有比賽時組織觀賽活動。
“首”經濟潮起背後,得益於政策精準發力。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強化消費品牌引領。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鼓勵國內外優質商品和服務品牌開設首店、舉辦首發首秀首展。
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多地紛紛出台政策,因地制宜發展“首”經濟。2025年4月,《成都市推動首發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發佈。該計劃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落地各類首店累計達6500家,高能級首秀、首展等首發活動超1000場,打造首發經濟地標載體100個,培育新消費品牌500個。
曾經機器轟鳴的成都東郊記憶老廠區,如今已轉型為聚集80余家首店的時尚地標。在東郊記憶相關負責人母濤看來,“首”經濟為傳統商圈更新注入新活力。但要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消費動力,商圈還需不斷創新消費場景、增強文化內涵、優化用戶體驗,實現從“網紅”到“長紅”的跨越。(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