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293天:俄襲擊頓涅茨克地區造成4人死亡 10人受傷,歐盟尋求與川普政府協調啟動新一輪對俄製裁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293天。

週一,烏克蘭帶領外國外交官參觀了位於烏克蘭基輔的烏克蘭政府大樓,兩天前該大樓在俄羅斯襲擊中受損(歐洲通訊社)

2025年9月9日最新進展:

戰況

  • 州長瓦迪姆·菲拉甚金週一在Telegram上發文稱,俄羅斯的襲擊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造成4人死亡,10人受傷。
  • 州長伊凡·費多羅夫表示,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扎波羅熱地區的17個定居點發動了449次襲擊,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
  • 俄羅斯國家塔斯社引述當地官員的話報道稱,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佔領的頓內茨克發動了「大規模」無人機襲擊,造成兩名平民死亡。
  •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在Facebook上發文稱,烏克蘭軍隊重新奪回了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的紮里奇內村。
  • 烏克蘭能源部表示,俄羅斯軍隊連夜襲擊了基輔地區的火力發電設施,導致局部停電和天然氣中斷。
  •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表示,他們拘留了一名阿塞拜疆公民,指控他與烏克蘭合作,對俄羅斯葉先圖基和斯塔夫羅波爾市的政府大樓進行偵察,以進行可能的襲擊。
  • 塔斯社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其部隊在24小時內擊落了195架烏克蘭無人機和兩枚航空炸彈。

制裁

  • 歐盟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表示,歐盟針對俄羅斯的新制裁計畫正在與美國密切協調。
  • 科斯塔發表此番言論之際,歐盟最高制裁官員戴維·奧沙利文率領專家團隊訪問華盛頓特區,討論可能的協調制裁。
  • 克里姆林宮回應歐盟的聲明稱,制裁不會迫使俄羅斯改變戰爭路線。
  •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告訴克里姆林宮記者亞歷山大·尤納舍夫:“任何制裁都無法迫使俄羅斯聯邦改變我們總統多次強調的一貫立場。”
烏克蘭前線突擊旅使用先進無人機對抗俄羅斯軍隊【英語影片】

政治與外交

  • 捷克共和國外交部表示,捷克將驅逐一名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的白俄羅斯外交官。該部在X上發文表示:“我們不會容忍濫用外交掩護進行秘密情報活動。”
  • 捷克反情報部門表示,它與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情報部門合作,「搗毀了正在歐洲建立的白俄羅斯情報網絡」。
  •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在談到歐洲與美國關係的變化時表示,歐洲國家應該「不帶虛假的懷舊情緒」地「調整」其利益,並「比我們迄今為止所做的更積極地擴大和加強現有的[夥伴關係]」。
  • 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俄羅斯“持續升級對烏克蘭的戰爭”表明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不想談判”,戰爭“只有通過使烏克蘭能夠維持其防禦並阻止普丁得逞才能停止”。

歐盟尋求與川普政府協調啟動新一輪對俄製裁

歐盟制裁代表大衛·奧沙利文(David O’Sullivan)週一(9月8日)率專家團抵達華盛頓,與美國展開磋商,力圖推動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首個跨大西洋協調的對俄製裁方案。

路透社報道,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上月於阿拉斯加舉行峰會後,俄軍仍持續轟炸烏克蘭城市。隨著俄軍週末發動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空襲,歐洲領導人希望川普總統最終能落實其多次威脅的製裁。

川普週日(9月7日)表示,已準備啟動對俄羅斯制裁的“第二階段”,這是他迄今最接近宣布新制裁的聲明。儘管他自1月重掌白宮以來屢次為莫斯科設定停火期限,否則將施加更嚴厲制裁,但此前總在措施落地前選擇妥協。

歐盟方面並未透露奧沙利文此行的具體細節。但如能與美國達成一致,這將是川普回歸以來的首次跨大西洋協調制裁俄羅斯。在川普前任拜登執政時期,歐美對俄製裁協調密切。

歐盟輪值主席國領導人安東尼奧·科斯塔表示,新制裁正在與美國「緊密協調」。歐方官員對重建合作抱持希望,尤其是在今年初多次因川普單方面推動與普丁的和談而受挫之後。

目前,美國尚未加入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的行列,將俄原油全球售價上限進一步下修至每桶47.6美元。先前設定的限價因國際油價回落,已削弱制裁效力。川普則宣布對印度進口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理由是印度繼續購買俄油。

上週五,川普聲稱將「了結這場戰爭,否則後果嚴重」。週日,當被記者問及是否準備進入製裁「第二階段」時,他回答:「是的,我準備好了。」雖未詳述,但國際油價週一應聲上漲超過1美元。

戰事升級烏克蘭民用設施成目標

烏克蘭能源部表示,俄軍週末的大規模空襲造成包括一名嬰兒在內的至少四人死亡,並引發基輔政府大樓火災。週一,俄軍新一輪打擊則鎖定基輔附近的發電站和電網,導致局部停電。能源部稱,俄方目的在於「讓烏克蘭民眾陷入更大苦難,讓家庭、醫院、幼兒園和學校失去光明與溫暖」。

克里姆林宮否認蓄意襲擊平民,堅稱攻擊烏克蘭民用基礎設施是“合法手段”,旨在削弱基輔的作戰能力。烏克蘭則強調,遏止俄石油出口收入是削弱俄軍戰爭資金的唯一有效途徑。

近幾個月來,隨著俄烏和平談判陷入僵局,俄羅斯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打擊力道(路透社)
烏克蘭稱中方忘記對它的承諾與「債務」並支持俄羅斯的戰爭
約翰·普薩若普洛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在北京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晤時,聲稱正在努力實現“真正的多邊主義”,即各國平等相待,以避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國官方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中保持中立,中方領導人也以調解人身分邀請普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和美國總統川普於12月來北京舉行會談。

但中國與交戰鄰國的距離並不相等。

專家告訴半島電視台,俄羅斯在全面入侵烏克蘭前夕宣布與中方結成「無限制」同盟,從而將後者拉入了「霸權主義」侵略者的陣營

然而,在30年前,中國是烏克蘭的盟友,而非俄羅斯的盟友。

1994年,烏克蘭同意放棄核武以換取俄羅斯的安全保障,中國對此表示讚賞,並於同年12月向基輔承諾,如果基輔遭到核武大國的襲擊,中國將為其提供核安保障。

2013年,烏克蘭與中國簽署了《友好條約》,承諾「任何一方不得採取任何損害對方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行動」。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中烏關係專家維塔·戈洛德表示,這兩項承諾未能執行。

她告訴半島電視台記者:“這些承諾迄今為止大多停留在口頭上,並未轉化為對烏克蘭的具體安全保障。2024年,烏克蘭在聯合國呼籲核國家為其提供特殊安全保障時,還試圖提醒中方注意這些承諾。”

然而中方卻在聯合國安理會幫助化解了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譴責。

中方於2023年2月發表的一份包含12點內容的立場文件,拒絕譴責俄羅斯的戰爭,並附和了克里姆林宮的立場,例如在不以俄羅斯撤軍為前提的情況下啟動和平談判。

雅典智庫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普拉門·通切夫表示,“它已無法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充當誠實的中間人”,“我認為它沒有充當擔保人。相反,它拋棄了烏克蘭。”

烏克蘭對中國的“戰略懷疑論”

2024年6月,烏克蘭試圖邀請各國參加在瑞士舉辦的和平會議。但中方並未出席,烏克蘭還指責中方施壓其他亞洲國家棄權。

澤連斯基在新加坡發表演講,猛烈抨擊俄羅斯「利用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並「竭盡全力破壞和平峰會」。

自這場全面入侵開始以來,中俄兩國領導人已經舉行了5次會晤,而歐洲領導人公開稱普丁為戰爭犯。

“烏克蘭已從謹慎轉向公開的戰略懷疑”,維也納預測機構“意識體驗”(FACE)的創始人維利娜·查卡羅娃表示,“中方不再被視為潛在的調解人,而是被中立言論掩蓋的戰略對手。”

中國拒絕加入歐盟和美國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行列,因此為俄羅斯提供了經濟援助。

2025年7月31日,烏克蘭基輔的居民站在遭到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攻擊的受損公寓大樓外(路透社)

另一方面,中俄兩國領導人也於上週簽署了一項協議,旨在建設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高達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此外,中國已從現有管道獲得了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8月29日,中國從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計畫接收了第一批液化天然氣。

“俄羅斯正在鞏固其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依賴”,烏克蘭反虛假信息中心主任安德烈·科瓦連科表示,“中國正在強加廉價的價格、條款和期限,迫使俄羅斯簽署協議,以使其淪為附屬國。”

這種依賴可能超越能源收入和工業生產。烏克蘭甚至懷疑中國正在為俄羅斯進行情報活動。澤連斯基在去年9月表示,中國衛星正在拍攝烏克蘭核電廠的照片,而這可能是在為俄羅斯的打擊做準備

今年7月,烏克蘭安全局逮捕了幾位中國公民,聲稱在他們的手機上發現了機密文件,內容與烏克蘭「海王星」飛彈系統有關。烏克蘭於2022年使用「海王星」飛彈系統擊沉了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

對烏克蘭的歷史債務

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專家普拉門·通切夫所說的「親俄中立」之外,中國還忽略了對烏克蘭的歷史債務。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中國問題專家表示,「如果沒有烏克蘭的大量技術轉讓,中國現在就不會成為與美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

1998年,一位中國公民從烏克蘭購買了一艘未完工的蘇聯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的船體,並將其拖回中國,據稱是想將其改造為賭場。

“這艘航空母艦後來經過翻新和軍事化,並更名為’遼寧艦’下水,從而為中國現代航空母艦計劃和更廣泛的海軍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戈洛德這樣說道。

查卡羅娃表示,「這早期事件體現了中國利用後蘇聯時代的弱點,利用烏克蘭技術打造自身軍事能力的事實」。

通切夫指出,「這是中國打造航空母艦戰鬥群並增強海空軍互通能力戰略的起點」。

“因此,烏克蘭正在深化它與北約的一體化進程,與七國集團重建框架保持一致,並與印太民主國家開展科技和國防合作,作為更廣泛的反修正主義聯盟的一部分。”

物質利益

中國迅速從外交支持和政治安撫轉向物質援助。

早在2023年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安東尼·布林肯就表示,華盛頓「掌握了他們正在考慮提供致命支持的資訊」。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道:“美國沒有資格告訴中國該怎麼做。”

今年4月,烏克蘭指責中國向俄羅斯運送砲彈和火藥,並對3家中國公司實施制裁,包括一家航空公司和兩家工業零件公司。

而歐盟緊隨其後。今年5月,歐盟將部分中國公司列入第17輪制裁名單,原因是這些公司向俄羅斯的戰爭機器供應軍民兩用產品。

中國否認供應任何致命武器,並表示其嚴格控制軍民兩用產品的出口。

但路透社今年7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中國公司將標有「工業製冷機組」的發動機運往俄羅斯的無人機組裝廠,從而維持著俄羅斯無人機的生產。

光是上個月,烏克蘭就表示擊落了6,173架俄羅斯發射的無人機。

2025年9月3日,多國領導人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週年的閱兵式(美聯社)

但另一個軍事技術目標卻更受關注。

2016年,北京天驕航空試圖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控股權。馬達西奇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貨機和直升機發動機製造商之一。該公司擁有豐富的蘇聯航空技術,但由於失去了主要客戶俄羅斯(俄羅斯曾在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發動戰爭)而陷入困境。中國視馬達西奇公司為其重整軍備的關鍵。

但2016年也為歐洲敲響了警鐘——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收購了德國領先的機器人公司庫卡,而國有企業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則收購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務局,以促進中國產品面向歐洲的出口。

另一家國營巨頭中國國家電網則被發現收購了一系列的歐洲電網,而歐盟認為中國正在將這些電網私有化。

這筆資本支出具有政治影響力。匈牙利和希​​臘等東歐國家在對華政策立場上與歐洲意見相左。

“如果我們不能成功制定統一的對華戰略,那麼中國就將成功分裂歐洲”,德國外交部長西格馬爾·加布里爾在9月份這樣說道。

法國、德國和義大利要求建立覆蓋全歐洲的外國併購審查機制,而歐盟則宣布中國為非市場經濟體。

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下,迫於美國的壓力,烏克蘭停止了馬達西奇公司的出售,並將其國有化。北京天驕航空起訴烏克蘭,並向其索賠45億美元

戈洛德表示,「如今…烏克蘭與中國之間已經沒有活躍或敏感的軍事和技術合作。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顯著降溫」。

還有其他利害關係人。

“到2021年,中國已成為烏克蘭大麥和玉米的最大進口國,佔其玉米進口量的30%以上”,“烏克蘭的葵花籽油、鐵礦石和鈦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和工業基礎至關重要”,恰卡羅娃這樣說道。如今,所有這些商品都來自俄羅斯。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的數據,中國目前從烏克蘭的進口額達40億美元,僅為其從俄羅斯進口的1,300億美元商品的一小部分。

那麼,中國在烏克蘭的策略是什麼呢?它似乎採取了平衡的立場。中國幫助阻止了普丁動用核武。它也沒有承認俄羅斯對吞併的4個烏克蘭省份所擁有的主權——盧甘斯克、頓內茨克、札波羅熱和赫爾松。它對重建感興趣。它願意主持談判,並可能派遣人員加入維和部隊。

但通切夫表示,其中一些立場是出於自身利益。他表示,中國支持「領土完整」並放棄分離主義——「考慮到台海問題,這符合雙方利益」。他還表示,在他與中國分析人士的討論中,“中國不太可能充當捐助者……事實上,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得到的是震耳欲聾的沉默。”

查卡羅娃認為,歸根究底,中國在戰略上支持俄羅斯以消耗西方的力量。

中俄兩國領導人在北京公開表示支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查卡羅娃認為,這意味著「用一個容忍勢力範圍和領土修正主義的多極體系取代由西方主導的、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

而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提出的主權,顯然是在支持歐洲的這種修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