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能夠成就自己者神

能夠成就自己者神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67

莊鴻遠

能夠成就自己者神,試圖拯救他人者魔。

神乃性之魂須慢養,魔為靈之虞當痛除。

2025.01.02

 

辨神識魔 歸真養性

——品呂國英先生哲詩之醒世意 

呂國英先生此作,僅四句短章,卻如利刃破霧,直抵人心深處的認知迷障。沒有繁複辭藻,只用“神”與“魔”的鮮明對舉,道盡自我修行與處世之道,讀來振聾發聵,細品又餘味綿長。 

能夠成就自己者神,試圖拯救他人者魔”,開篇兩句便打破常見的價值認知。世人多以“拯救他人”為高尚,先生卻直指其隱憂——過度介入他人生命,強行“拯救”,實則是對他人主體性的漠視,更易陷入自我感動的執念,淪為“魔”的裹挾;而“成就自己”並非自私,是對自我心性的打磨、能力的錘煉,在清醒認知邊界中活出通透,這份自知與自律,方是“神”的境界。一“成”一“救”,一“神”一“魔”,寥寥數字便劃清了自我成長與越界干預的界限,質樸中藏著深刻的處世智慧。 

神乃性之魂須慢養,魔為靈之虞當痛除”,後兩句則給出修行路徑。“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性之魂”的慢慢滋養——如草木生長,需經風雨浸潤、時光沉澱,方能紮根深穩;這份“慢”,是接納自我成長的節奏,是在日常點滴中涵養心性。而“魔”是心靈的隱患,是越界的執念、失控的欲望,若不“痛除”,便會悄然侵蝕本心,唯有果斷摒棄,才能守住心靈的澄澈。一“慢養”一“痛除”,一柔一剛,既含對自我成長的耐心,又藏對心魔的決絕,為讀者指明了向內求索的方向。 

全詩以極簡之語,道盡極深之理。不唱高調,不務虛言,只在“神”與“魔”的辨析中,引導人回歸自我、審視內心。讀罷便知,真正的修行從不是向外追逐“拯救者”的光環,而是向內深耕,慢慢養出“成就自己”的清醒,果斷剔除越界的執念——這便是先生哲詩的力量,以質樸字句敲醒人心,讓每一個讀者在對照中,尋得歸真養性的路徑。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