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蓬蒿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610)
莊鴻遠
霧鎖蓬蒿徑,霜封荊榛林。
寒月窺墟井,苔侵未愈痕。
弈局迷玄素,槐安競何真。
星垂天問讖,補石謁鬼神。
2025.10.05
霜天問弈,石補鴻蒙
——呂國英哲詩《霧鎖蓬蒿徑》淺賞
霧鎖蓬蒿,霜封荊榛,呂國英先生此詩開篇即以極簡的筆墨勾勒出一幅荒寒之境。蓬蒿小徑隱於霧靄,荊棘叢林裹於霜華,不只是自然景象的描摹,更似對人間困頓、前路迷茫的隱喻,寥寥數字便將讀者拉入一種沉鬱的哲思氛圍中。
寒月窺墟井,苔侵未愈痕。“窺”字極妙,將冷月化作沉默的觀察者,凝視著廢棄的井臺——那是時光流逝的見證,是過往留下的空寂。而青苔漫染的“未愈痕”,則暗合生命中難以磨滅的創傷與遺憾,冰冷的月色與斑駁的苔痕交織,讓這份對存在的叩問更添幾分厚重。
轉折處,“弈局迷玄素,槐安競何真”直擊核心。黑白棋子交錯的棋局,本是智慧的博弈,卻在此處成了“迷局”,暗喻世人在功過、是非、得失間的混沌;再借“槐安夢”的典故,點破世間追逐的繁華與爭鬥,不過是南柯一夢,瞬間消解了世俗價值的虛妄,哲思鋒芒盡顯。
末句“星垂天問讖,補石謁鬼神”,將視野從人間困局拉升至宇宙鴻蒙。星光低垂,如屈原“天問”般發出對天地萬物的追問,而“補石”的意象,則從對虛妄的解構轉向對永恆的求索——縱使世間多迷障,仍有女媧補天般的勇氣與敬畏,去探尋生命的本真、宇宙的秩序。
全詩以景起,以情承,以理轉,以志合,字句質樸卻意境高遠,在荒寒中藏著熾熱的追問,在解構中含著堅定的求索,讀來餘味綿長,引人深思。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