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入世淨浮塵

入世淨浮塵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58

 

 

入世淨浮塵,出世滅執空。

性靈盈潤護,此在愈從容。

2023.09.18

 

二十字中的救贖之路:呂國英哲詩中的出入世大智慧

 

呂國英先生以四言哲詩構築的精神宇宙,在當代詩壇投下一道醒世之光。這二十字不僅凝聚著東方智慧的精髓,更在浮華躁動的時代,為迷途者指明了一條通往從容的生命之路。

 

入世淨浮塵”,蘊含著儒家“修身濟世”的積極姿態。此“淨”非逃離,而是如《幽夢續影》所言“素食則氣不濁”般,在俗務中滌蕩心垢。當眾人視塵世為染缸,呂氏卻在此間看見道場——掃地可為禪,烹茶亦是修,在行動踐履中完成生命的淨化。

 

出世滅執空”,則直指般若智慧的核心。這裏批判的正是小乘佛教對“空”的機械執著。《心經》早已點破“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的玄機,呂詩以“滅執空”完成雙重超越——既要破“有執”,更要破“空執”。當世人或沉溺物欲或墮入虛無,此句如晨鐘暮鼓,警醒我們避免墮入斷滅深淵。

 

性靈盈潤護”,凝聚著呂氏哲思的核心。其獨創的“氣墨靈象”美學體系在此顯現:儒家“敬畏自由躬”的持守與禪宗“本來無一物”的破相智慧,在“盈潤”的動態滋養中達成奇妙平衡。這液態隱喻的心性滋養,暗合《楞嚴經》“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流動存在觀,拒絕一切僵化教條對生命的桎梏。

 

最終此在愈從容”,將海德格爾的西方哲思東方化,在當下即道場中完成時空解脫。這種從容境界,在入世維度體現為“和融平等漸”的中和之道,在出世維度則顯現在“漂浮帝都昧作息”的現代性批判中保持的清醒。如《金剛經》“應無所住”的終極實踐,在入世與出世的辯證統一中,生命終於獲得真正的自由。

 

呂國英以二十字完成了一場哲學超拔的奇跡。這微雕般的詩作如一枚棱鏡:折射儒釋道三家智慧,貫通古今精神脈絡,直指當代人最深的焦慮。在“深疊折皺無日月”的現代性困境中,它為迷航的靈魂提供了“不迷、不取、不動”的精神錨點。

 

當世界在速度中迷失,呂氏詩歌讓我們重拾“從容入世,清淡出塵”的生命美學。這二十字不僅是詩,更是一條救贖之路——在浮塵與空性之間,在執著與虛無之外,我們終將遇見那個“性靈盈潤”的自己,在此世此刻,活出真正的從容。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