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陝西渭南7月9日電 題:“關中糧倉”智造新名片 陝西渭南“印”就產業新生態
作者 楊英琦
保溫隔熱的泡面桶、圖案豐富的零食袋、精緻小巧的香煙盒……或許很少有人想到,這些款式精美、外形各異的日常產品包裝,大部分有著同一個源頭——素有“關中糧倉”之稱的陝西渭南。
根植於農耕沃土,成長於渭水之畔的印刷包裝產業,已然成為渭南的城市新名片。數據顯示,渭南生產的高端凹版印刷機、印刷機械控制系統等產品在中國國內市場佔有率已超過70%,服務中國國內90%以上軟包裝印刷企業,印刷機械相關產品暢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進位於渭南高新區的陝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陝西北人)製造車間,寬闊的廠房內,擺放著各式各樣已經組裝好的印刷機,各條裝配生產線上,員工熟練地操作機器、組裝零部件。
“這台至睿4.0智能高速凹版印刷機,廣泛應用於各類食品、藥品、日化等包裝的印刷,其印刷色數達到10色,可以更加精準、智能地還原圖案色彩,大幅提昇了印刷品質。”陝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陳明輝說。

渭南印刷包裝產業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1967年,陝西北人的前身——陝西印刷機器廠落地渭南。1975年研製生產塑料薄膜印刷機;20世紀90年代初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機組式凹版印刷機;2003年推出中國國內首台雙收雙放凹版印刷機;2020年推出擁有多項自主研發技術的“至睿”系列機組式凹版印刷機……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的陝西北人主要經營產品種類達500多種,主導和參與制定了國家行業標準10餘項、地方標準7項等。這家行業“領頭羊”,見證了渭南印刷包裝產業的一次次蝶變,也是中國印刷包裝產業變革的縮影。
如今,印刷包裝這一傳統產業注入了科技基因,“面貌”煥然一新。記者在陝西北人多個廠房內看到,機器人按生產需求運送物料、全自動上下料;設備開機到印刷產品,可實現“一鍵”操作;遠程運維平台監控著陝西北人設備在全球各地的“健康”狀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介入生產的各個環節,“黑燈工廠”、自動流水線、雲平台服務不斷刷新生產模式。

與此同時,專注於印刷包裝機械控制領域的渭南科賽機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科賽機電),近期正在昇級優化一款適用於大型印刷機的智能操作系統,以提昇印刷機的工作效率。
“我們的硬件要持續提昇可靠性與核心性能,軟件要同步優化性能與適用場景,同時,我們還要快速響應用戶新需求,不斷完善產品。”該公司總經理陳亮認為,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頭動力。
從“關中糧倉”到印刷包裝產業重鎮,如何構建傳統製造業的新生態,渭南交出了自己的答案——聚鏈成群。
如今,渭南已形成以40多家重點企業為主的印刷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渭南高新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凹版印刷裝備研發生產基地。作為渭南市重點發展的20條產業鏈之一,印刷包裝產業步入從傳統產業昇級轉型為朝陽產業的關鍵時期。
產業集群不斷釋放出蓬勃的創新動能。“作為印刷包裝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我們將發揮帶動作用,聯合上下游重點企業及政府、高校,深化政產學研用融合,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陳明輝說。(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