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康橋為橋 “華樂之魂”古韻得以傳情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倫敦訊(記者 張書珍)2025年8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的康橋河畔迎來了第二屆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的開啟,音樂文化節的開幕式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教堂隆重舉行。

八月十六日晚上的劍橋康河河畔,微風送爽,寧靜幽美。夜幕低垂後,這劍橋名校寧靜夜空很快就被治癒人的優美音樂聲打破了!一臺精彩紛呈的“華樂之魂”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的音樂會開幕式在康河邊拉開了帷幕!

來自英國劍橋當地的市政官員、劍橋大學部分專家學者和音樂愛好者,以及來自倫敦、愛丁堡、約克等地150多名中英嘉賓來到音樂會,聚集在康河畔,饒有興致地觀看了這場中國傳統古樂與現代西洋樂相互交融的中西樂曲的精彩演出。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禮拜堂這座16世紀的神聖殿堂裏,座無虛席,嘉賓和觀眾沉滲在美妙絕倫的樂聲之中。悠揚的樂聲回蕩在康橋河畔,中西音樂文化的樂韻在祥和交融中碰撞。這場“華樂之魂”音樂晚會,是由來自中日德的音樂家們與英國當地演奏家攜手,共同譜寫美妙的華樂之魂的新篇章。

據筆者向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創始人兼活動總監—劍橋琴社創辦人史楊社長瞭解到,這臺精彩紛呈“華樂之魂”劍橋音樂會能成功亮相劍橋,最重要的一點是得到了劍橋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本屆中國音樂文化節是繼去年八月首屆“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 圓滿成功舉辦之後的第二屆劍橋音樂文化盛會。這個由劍橋華人社區中心、劍橋琴社和劍橋大學中樂團聯合舉辦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動,旨在展現中國傳統音樂的文化精髓,並通過音樂媒介,加深中英文化藝術的對話與交流。

在這場“華樂之魂”的音樂會上,史楊社長特邀了劍橋市市長Dinah Pounds女士為音樂會致詞,並由她宣佈本屆音樂文化盛事正式開啟。

音樂會在來自古蜀琴都的成都摩詰琴院院長鄧麗珠帶領的琴院師生齊奏的,莊嚴而神聖的道教宮觀音樂《南清宮》沉靜悠遠的旋律中開啟,空靈的韻律帶領聽眾步入千年古殿,聆聽梵音的迴響。

接下來由劍橋琴社傾情演繹的古琴名曲《關山月》,觀眾彷佛能看見浩瀚的夜空下,明月灑照邊塞,琴聲跨越千山萬水的情景交融畫面。

第三個節目給觀眾帶來了大大驚喜,原來是由劍橋市市長的 Dinah Pounds 女士帶來了一首由她丈夫、作曲家 Adam Pounds 為她創作的作品《奏鳴曲》第二樂章,旋律優美,情感細膩,如同一段溫柔的心聲。

據音樂會主辦方介紹,劍橋市現任市長黛娜 龐茲(Dinah Pounds)她也是職業單簧管演奏家。她這次登臺演出是由中國青年鋼琴演奏家李勁鋒為她伴奏,她與李勁鋒先生一起合作演奏了英國作曲家亞當龐茲創作的 《奏鳴曲》第二章,慢板。戴娜 龐茲女士的單簧管演奏清新悅耳,表現力豐富,樂感柔美溫暖,音域質感很強。中英音樂家之間通過音符和旋律的交流互動,完美地展現了一次心靈與音樂對話和共鳴。

劍橋市長在參與演出中演奏

市長 Dinah Pounds在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的音樂會上致辭

很值得在這裏一提的就是,戴娜 龐茲( Dinah Pounds)這個畢業於倫敦音樂學院的音樂家,在其職業生涯中,音樂事業占了很大的比重。她和作曲家丈夫都是音樂從業者,在她任職市長期間,她希望用音樂去團結更多的社區民眾,讓音樂把大家都凝聚到一起。對這次華人社團舉辦的“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她更是積極支持親自參與,用行動促進音樂與文化的傳播推廣。

接下來的節目,也是非常的出彩:

——有專程從上海來到劍橋的著名古琴斫琴師倪詩韻獨奏《釋談章》以及其愛女~青年古琴演奏家倪雨朦的一曲琴歌《歸去來辭》,用倪家細膩優美的倪琴帶入恬淡純淨又空靈的意境中。

——無弦琴社社長張娜與倫敦青年鋼琴家郭鑫弈聯手《一生所愛》,深情動人,催人淚下。

——古琴演奏家~旅居德國的成紅雨和來自北京,西安和成都的王玉娟、林辰宇、劉子博和子曦夫婦、鄧麗珠、李禪、張尚飛、張娜分別用中國最古老歷史的弦樂演奏了名曲《醉漁唱晚》、《猿鶴雙清》、《陽關三疊》《秋水》《春風》、《廣陵散》、《袍修羅蘭》之水以及之風、《長相思》、《梅花三弄》、《古舞》等,曲曲表達細膩,意境深遠,意境美妙。

——青年即興鋼琴演奏家李勁鋒的一曲即興鋼琴組曲《康橋琴緣》將觀眾深深打動,來自日本的二胡演奏家張鶴與李勁鋒鋼琴連袂演奏的《戰馬奔騰》更是把「華樂之魂」推向高潮。

最後一曲耳熟能詳的《茉莉花》由劍橋琴社古箏組齊奏、張娜領奏、歌唱家胡英帶領兩位童聲楊艾琳和趙希瞳,為音樂會畫上一個溫馨甜美的句號。

兩小時的開幕式暨《華樂之魂》音樂會就如一場中西音樂文化盛宴,觀眾和嘉賓沉浸陶醉其中,優美動聽的古樂曲給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藝術分享,觀眾們意猶未盡,給演員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而不舍離去。

第二天周日(8月17日),中國音樂文化活動在劍橋大學Eddington斯托瑞苑和Auditorium, Fitzwilliam College費茲威廉姆學院音樂廳繼續進行。

這天舉辦的中國音樂文化日豐富多彩,吸引了劍橋當地及附近的不少中外朋友前來參與體驗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日以傳統節目劍橋醒獅團的舞獅、中國鼓樂以及功夫扇,還有英國陽光腰鼓隊的腰鼓拉開了序幕,熱鬧又喜氣。中外友人紛紛參與到藝術廳的各類中國傳統文化活動:義大利裔Peter(一松老師)的書畫、舒松的茶藝、王琦的中國結、Lulu的中國剪紙、Lucia的沙畫、劍橋琴社的古琴古箏展演,還有漢服藝術攝影⋯,豐富多彩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其樂融融!

主大廳裏更是吸引來各方中華音樂文化愛好者,他們專注於聆聽中英嘉賓音樂演奏家和漢文化專家的講座,從不同角度進行交流。

來自德國的成紅雨分享了“古琴傳統意蘊與跨文化創作” 。來自上海的倪詩韻老師談談:“梅庵百年”, 青年古琴演奏家鄧麗珠和倪羽朦分別就古琴發展從“流動的大河——古琴藝術的傳統與傳承” 在綜合類高校的發展探索路徑”的題目進行了討論。青年演奏家張娜和劉子博談論當代古琴學習感想。在北京以公益心推動傳承古琴文化的王玉娟分享了“文化傳承 公益先行的可行性研究。 劍橋大學華樂團 CUCOS代表Nicholas Wong介紹了華樂團20年來的歷程: “漂洋過海,康橋樂聲二十載”。Julia Lovell作家兼翻譯家和倫敦大學學院(UCL)教授,她來到講壇交流了“英語世界中的中國文化,過去與現在”,中外友人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

品鑒會結束後的第二場《華樂之魂》音樂會給大家再次帶來盛大中西音樂文化洗禮,與前一天晚上的開幕式音樂會一樣,全場座無虛席,觀眾陶醉其中,整天的文化日活動讓到場嘉賓感覺收穫滿滿!

劍橋音樂會圓滿成功落幕,整個團隊的演奏家們繼續北上前往愛丁堡藝術節,將在愛丁堡歷史悠久的聖卡斯大教堂舉辦本屆音樂節第三場《華樂之魂》音樂會。

最後,劍橋華人社區中心主席孫偉發表感言:“今屆劍橋中國音樂文化節太精彩了!音樂無國界,我們通過音樂文化節活動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弘揚中華文化,很有意義!”

編輯:盧少芳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