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能樂業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33)
艾 慧
富貴能樂業,貧賤耐淒涼。
性空見妙有,心安醉吾鄉。
2023.10.29
心安之處即故鄉
——呂國英哲詩《富貴能樂業》小品
呂國英先生的詩作,總能在方寸之間構築宏闊的精神宇宙。這首作於秋末的短章,以二十字完成了一場從物質世界到心靈境界的哲學穿越,宛若一盞溫潤的古玉,初看素樸,握入掌心方覺其中自有天地。
“富貴能樂業,貧賤耐淒涼”。起筆是儒者的入世情懷,卻又暗含出世者的澄明。樂業非耽於享樂,乃是對生命本分的虔敬;耐淒涼不是忍受苦難,而是與清寂安然共處。兩句對仗間,可見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亦有陶潛“環堵蕭然不慕榮利”的淡泊。
“性空見妙有,心安醉吾鄉”。筆鋒輕轉,直指禪心佛性。色空不二的智慧,在此化為詩意的棲居。當心靈不再被外物所系,最平常的日常即是妙境,最簡單的居所便是故鄉。這“醉”字用得極妙——不是酒醉,而是心魂安頓後的陶然。
全詩猶如一幅水墨長卷:前半幅繪出塵世修行的兩種姿態,後半幅展現心靈解脫的究竟境界。詩人將儒家的進取、佛家的空慧、道家的自然,融於方寸詩行之間,不見斧鑿痕跡,唯見明月出山般的自然澄澈。
最難得的是,這般深邃的哲思,卻以最平實的語言道出。仿佛一位長者於秋窗下與你對坐,將畢生體悟化作尋常家常。這種“質樸而雋永”的韻味,恰是中國哲學詩的至高境界——它不是飄在雲端的玄言,而是紮根大地的智慧,是歷經千帆後與生活達成的溫柔和解。
讀這樣的詩,恍若看見一盞燈:外在的境遇如風吹燈焰搖曳不定,內心的光明卻始終如如不動。這燈不在別處,就在每個人“心安”的刹那亮起。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