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305天: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數百枚飛彈和無人機,基輔以打擊煉油廠回應,澤連斯基計劃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川普,英國空軍颱風戰機巡防波蘭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05天。

俄羅斯空襲後,基輔地區一處地點可見被燒毀的汽車【英語影片】

2025年9月21日最新進展:

戰況

  • 據烏克蘭官員稱,俄羅斯發動了大規模飛彈和無人機攻擊,目標是烏克蘭各地,造成至少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俄羅斯發射了580架無人機和40枚飛彈,攻擊發生在包括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尼古拉耶夫、切爾尼戈夫、札波羅熱、波爾塔瓦、基輔、敖德薩、蘇梅和哈爾科夫在內的9個地區。
  • 根據州長維亞切斯拉夫·費多里謝夫在社群媒體上宣布,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西南部薩馬拉地區發動無人機襲擊,造成至少4人死亡。該地區距離烏克蘭前線800公里。
  • 路透社引述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消息稱,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了位於伏爾加格勒和薩馬拉地區的俄羅斯輸油泵站,這些泵站是庫伊比雪夫-季霍列茨克輸油管的一部分。報道稱,遭到攻擊的設施參與了俄羅斯透過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進行的石油出口。
  •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其部隊在過去一天擊落了383架烏克蘭無人機。
  • 該部還聲稱控制了烏克蘭東南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別列佐韋村。

區域安全

  • 波蘭武裝部隊宣布,週六早些時候,在俄羅斯對烏克蘭西部發動襲擊後,波蘭及其盟友緊急出動飛機,以確保波蘭領空的安全。
  • 此前,波蘭在本月稍早擊落了其領空內的疑似俄羅斯無人機,愛沙尼亞表示,有3架俄羅斯軍用飛機於本週五侵犯其領空12分鐘時間。
  • 英國政府表示,作為北約「東衛士」行動的一部分,英國也派出兩架戰鬥機首次執行北約在波蘭上空的防空任務。
  • 立陶宛國防部長多維萊·薩卡利埃內呼籲北約緊急將防空能力部署到前線國家,並稱北約國家的公民「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受到威脅」。
週六,在烏克蘭第聶伯羅一棟居民大樓附近的無人機襲擊現場,烏克蘭救援人員幫助一位老人[法國媒體]

政治與外交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他將於下週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以討論其國家的安全保障和對俄羅斯的製裁。
  • 澤連斯基表示,他預計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強力製裁,此前一天,歐盟也宣布了對莫斯科的第19輪制裁方案。
  • 據聯合國俄羅斯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瑪麗安娜·卡扎羅娃稱,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加強了利用刑事起訴、長期監禁、恐嚇、酷刑和虐待來壓制反對派的力度。詳細描述俄羅斯人權狀況「急劇惡化」的報告將於下週一提交給人權理事會。

2025年9月20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在基輔獨立廣場舉行的葬禮上,一名遇難烏克蘭軍人的遺孀在丈夫的棺材前痛哭

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數百枚飛彈和無人機,基輔以打擊煉油廠回應

烏克蘭遭遇數月來範圍最廣的俄方空襲之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莫斯科在夜間向該國多地發射約40枚飛彈和580架無人機,造成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澤連斯基表示,打擊波及9個地區,包括基輔、第聶伯、敖德薩、哈爾科夫、波爾塔瓦、尼古拉耶夫、蘇梅和切爾尼戈夫,並強調襲擊命中了民用基礎設施與居民區。

俄方否認以平民為目標,並稱其行動聚焦於「烏克蘭的軍事與工業設施」。但烏克蘭總統表示,俄軍打擊旨在“恐嚇平民並摧毀基礎設施”,並呼籲其西方盟友提供更多防空系統、對莫斯科實施更多製裁。

在第聶伯市,一枚攜帶集束彈藥的飛彈擊中一棟多層住宅大樓,造成1人死亡、至少26人受傷,同時高層建築與民宅遭到破壞。切爾尼戈夫(北部)與赫梅利尼茨基(西部)也報告有人員在打擊中喪生。

在基輔地區,布恰、鮑里斯波爾與奧布希夫等郊區受損,房屋與車輛受波及。

烏克蘭空軍表示已攔截552架無人機與31枚飛彈,並稱讚近期投入服役的西方F-16戰機表現有效。

俄羅斯在夜間加緊對烏克蘭的攻擊,共發射了40枚飛彈和約580架無人機,這是俄羅斯對鄰國戰爭中最大規模的砲擊之一,造成至少3人死亡,另有數十人受傷。

2025年9月20日,烏克蘭第聶伯羅市的公寓大樓在俄羅斯飛彈攻擊中受損[路透社]
烏方回應

與俄方空襲同步,烏克蘭總參謀部宣布,已在俄境腹地打擊兩座煉油廠及能源設施,目標具體位於伏爾加河沿岸的薩拉托夫州與薩馬拉州。

在薩拉托夫,靠近一處先前曾遭類似襲擊的石油設施處傳出爆炸與大火;當地州長證實一名女性受傷,且住宅大樓與車輛受損。

在薩馬拉,州長維亞切斯拉夫·費多里謝夫承認燃料與能源部門成為攻擊目標,但未說明損失規模。

澤連斯基計劃在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川普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準備下週在紐約市召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美國總統川普,以敦促他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製裁。

烏克蘭總統在周六分享了他的計劃,背景是俄羅斯加強了對烏克蘭的襲擊,此外,俄羅斯先前對歐洲東翼的空襲也引發了對烏克蘭當前戰爭可能蔓延的擔憂。

法新社報道稱,這項聲明是在歐盟提出其第19套制裁方案的第二天發布的。

澤倫斯基週六在X平台上發文稱,「我們現在也期待美國採取強有力的製裁措施——歐洲正在盡其所能」。

川普已經在上週表示,他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製裁」——後者迄今一直在迴避他的停火嘗試,但前提是所有北約盟友都同意完全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

澤連斯基預計還將討論烏克蘭的安全保障,以防止在最終停火後再次受到俄羅斯的襲擊,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稱,他不會接受西方軍隊在烏克蘭的任何存在。

圖為烏克蘭東部城市斯拉夫揚斯克民宅因俄羅斯空襲起火,消防趕赴救援。

報告:俄羅斯人權大幅惡化 醫療人員涉嫌施虐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俄羅斯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卡札羅娃(Mariana Katzarova)在她最新報告中表示,莫斯科當局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便對批評人士發動系統性鎮壓。

她在報告總結中說,俄國「人權狀況持續惡化,達到劇烈下滑的地步」。這份報告已於上星期發布,並將於22日呈報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報告指出,過去3年半來,「俄羅斯有關當局加強運用刑事起訴、長期監禁、恐嚇、酷刑和不當對待方式來消除反戰的聲音」。

卡札羅娃2023年獲人權理事會任命,成為首位有聯合國支持的俄羅斯人權觀察專家。她警告,俄國官方論述將正當的人權訴求重新定調為「生存安全威脅」,並將相關人士貼上「全民公敵」標籤。

這位獨立專家並不代表聯合國發言,她說,俄國有關當局已「瓦解機構獨立性」,將司法、立法及執法體系全面置於政治權力的直接控制之下。

「這種系統性掌控,使公共機構轉變為鎮壓與戰爭的工具。」

報告特別譴責「俄羅斯執法人員、安全部隊、監獄機構及軍方持續全面性、系統性地發動酷刑和虐待」。

同時,報告強烈批評「醫療人員參與及縱容極端殘忍酷刑的明顯模式,尤其針對被拘押的烏克蘭人」。

卡札羅娃表示,根據經獨立證實的受害者證詞,若干情況下,醫療人員甚至會指導獄方人員「如何施加電擊以造成更大痛苦」。

她呼籲俄國「依法究辦所有參與、縱容,或未通報酷刑與虐待的醫護人員」。

在體認俄國展開起訴的可能性不高之下,卡札羅娃敦促其他國家依據所謂「普遍管轄權」(universal jurisdiction),「起訴涉嫌在俄國境內實施酷刑的人員」。

國際反應

英國空軍19日晚間出動2架「颱風」戰機,前往波蘭執行北約「東翼哨兵」空中巡防任務。(英國國防部提供)

俄羅斯侵犯北約東翼空域 英國空軍颱風戰機巡防波蘭

俄羅斯近日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空域升高侵犯態勢,北約啟動「東翼哨兵行動」強化空防,英國出動「颱風」戰機前往波蘭,今天完成英國空軍首場「東翼哨兵」空中巡防任務。

本月9日晚間至10日清晨,俄羅斯至少有19架無人機入侵波蘭領空,北約於12日啟動「東翼哨兵行動」(Eastern Sentry),針對波蘭、羅馬尼亞、波羅的海三國等鄰近俄羅斯的北約東翼國家,強化集體防衛機制,以空域防衛為重點。

英國、德國,以及丹麥和法國分別出動「颱風」(Typhoon)、F-16和「飆風」(Rafale)戰機,在「東翼哨兵行動」架構下,執行空中巡防。英國國防部今天表示,英國空軍已在波蘭完成首場任務,安全抵英。

英國空軍2架戰機19日晚間自英格蘭東部康寧斯比(Coningsby)空軍基地起飛,在一架「航海家」(Voyager)空中加油機支援下,前往波蘭執行任務,並於今天早上返抵英國。康寧斯比基地是英國空軍兩個快速反應警報(QRA)站之一;部署於該基地的「颱風」戰機需24小時待命,在接獲指示後隨即迅速出動。

英國國防部指出,「颱風」戰機配備先進感測系統及紅外線導引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ASRAAM),適合用於偵測、監控和攔截潛在空中威脅。

國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表示,英國空軍以具體行動表明,北約空域將獲保衛。值此週末英國紀念「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之際,英國空軍再度與波蘭並肩捍衛彼此安全,這尤其令人感動。

「不列顛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於1940年對英國發動長達近4個月的大規模空戰,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空戰之一,當時波蘭空軍也加入保衛英國。

英國國防部今天表示,今年是「不列顛戰役」85週年;一如波蘭飛行員當時出手協助英國,並成為英國空軍編制內規模最大、表現最傑出的外國分隊之一,英國現在也與波蘭盟友肩並肩,共同抵禦俄羅斯具侵略性的作為。

繼以大量無人機侵犯波蘭領空後,俄羅斯19日有3架米格-31(MiG-31)戰機侵入愛沙尼亞領空,不僅關閉應答器,侵犯愛沙尼亞空域的時間更長達12分鐘,與過往一般僅停留數秒明顯不同。

儘管自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以來,俄羅斯軍機和無人機已數度侵犯北約東翼國家空域,過去數週俄軍對北約東翼空域的侵擾,無論就規模或時間長度而言,皆有大幅增加趨勢,相關北約國家形容俄方行徑為「前所未見的囂張」。

英國對外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首長摩爾(Richard Moore)19日在伊斯坦堡發表他卸任前最後一場演說時指出,他完全沒看到有任何證據顯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和平談判有絲毫興趣,普京只想要烏克蘭投降。

摩爾說,普京「一路都在耍我們」,因為問題關鍵始終是「主權」:蒲亭否定烏克蘭的主權,否定烏克蘭作為國家和民族獨立自主存在的權利,並試圖用盡一切手段,要將他的帝國主義意志強加於人。

一架「航海家」空中加油機19日晚間至20日上午,支援英國空軍2架「颱風」戰機執行在波蘭的北約「東翼哨兵」空中巡防任務。(英國國防部提供)

波蘭戒備

靠近邊境的烏克蘭西部遭俄軍打擊,促使北約成員國波蘭與盟軍一同出動戰機,將防空與雷達系統提升至最高戒備狀態。

華沙表示,此舉是因“俄軍襲擊強度及其接近烏克蘭西部邊境”,強調相關措施為保護領空的預防性行動。

在兩國和解努力停滯的背景下,雙方空襲仍在持續。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嘗試促成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直接談判,但無進展。

一年多來,俄軍在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前線推進,利用烏方在人力與裝備方面的短缺取得進展。

聯合國專家的最新報告指出,自擴大在烏克蘭的戰爭以來,俄羅斯人權情況大幅惡化,報告並譴責俄國存在普遍性的酷刑行為,並有醫療專業人員參與其中。

東部預防行動

在過去兩週內,在出現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和羅馬尼亞領空,以及3架俄羅斯戰鬥機週五前所未有地進入愛沙尼亞領空的報道之後,北約國家正在採取措施以加強歐洲東翼的防禦。

波蘭軍隊表示,在俄羅斯對波蘭邊境附近的烏克蘭領土發動空襲後,波蘭和盟軍飛機於週六早些時候完成部署,以進行“預防行動”,旨在確保波蘭領空的安全。

英國表示,為完成北約「東方衛士」行動的任務之一,其戰鬥機已經執行首次北約防空任務,巡邏波蘭領空,並防禦俄羅斯可能發動的空中威脅。

週六,俄羅斯國防部否認其飛機前一天飛入愛沙尼亞領空,但愛沙尼亞官員表示,雷達和目視接觸證實了這場持續12分鐘的侵犯。

愛沙尼亞軍事情報中心指揮官安茨·基維塞爾格上校表示,邊境侵犯是否是故意的仍「有待證實」。

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警告:俄羅斯正變得「更加危險」

確信川普不會有行動 阿拉斯加會後蒲亭升高對烏攻勢

接近克里姆林宮的人士透露,俄羅斯總統普京認定軍事升級是迫使烏克蘭依其條件進入談判的最佳方式,而美國總統川普不太可能採取太多措施來加強基輔的防禦。

俄羅斯侵犯北約東翼空域 英國空軍颱風戰機巡防波蘭

彭博報導,普京(Vladimir Putin)在上月與川普在安克拉治會談,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拒絕俄國提出割讓更多烏東領土的要求後,俄軍已經加強對烏克蘭軍事和民用目標的攻擊。

因資訊敏感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指出,蒲亭打算繼續鎖定基輔的能源網路及其他基礎設施。

他們還說,阿拉斯加的會談讓蒲亭更加確信川普無意介入這場衝突。

對於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的攻擊,川普本週表達對蒲亭做法的不滿,並提出可能對莫斯科及其盟友實施更嚴厲的制裁,以切斷俄羅斯的石油收入。但同時,他堅持要求基輔的歐洲盟友先採取艱難措施,美國才會行動。

川普已呼籲七大工業國集團(G7)對中國和印度徵收關稅,以懲罰其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相關官員也在討論對克里姆林宮施以額外制裁。歐盟則是討論另一輪制裁方案,並計畫加速淘汰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莫斯科近期戰術凸顯出華府展現克制的跡象正在鼓舞克里姆林宮,使其持續推進一場消耗戰,企圖迫使烏克蘭做出讓步。俄方官員認為,這一戰略可能會削弱基輔的防禦能力,並替未來談判奠定基礎。

消息人士表示,普京將會持續參與和美國的對話,但仍會堅持做他認為符合自身利益的事。

新歐亞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彼卓夫(Nikolai Petrov)指出:「蒲亭希望在冬季前取得一些明顯勝利,但到目前為止,他在戰場上並未成功。因此他轉向核恫嚇與心理壓力,包括大規模轟炸。」

俄舉行國際歌唱大賽越南奪冠 美代表臨時退賽

國際歌唱大賽最終評選來自越南的德福(Duc Phuc)表現最佳

俄羅斯主辦的「國際歌唱大賽」(Intervision)今晨揭曉結果,越南選手摘下冠軍。主辦單位表示,原本代表美國參賽的澳洲籍歌手,因「遭受政治壓力」在最後一刻退出比賽。

綜合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因全面入侵烏克蘭而被逐出「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隨後宣布恢復舉辦蘇聯時期的「國際歌唱大賽」。本屆大賽以「傳統家庭價值觀」為主題,吸引來自中國、印度、巴西等23國歌手角逐3000萬盧布(約合新台幣1086萬元)的總獎金。

由各參賽國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最終評選來自越南的德福(Duc Phuc)表現最佳,而來自吉爾吉斯與卡達的歌手分居2、3名。各國參賽者以母語演唱歌曲。

作為主辦國,俄國參賽者「夏曼」(Shaman)請求評審團不將其表演列入評分。

主辦單位原安排的參賽國還包括冷戰時期的宿敵美國。不過,代表美國的澳洲出生歌手「瓦希」(Vassy)因「遭澳洲政府施加史無前例的政治壓力」臨時退賽。澳洲方面暫無回應。

沒有來自歐洲聯盟國家的藝人參賽。

「國際歌唱大賽」最初於1965年在布拉格(Prague)舉辦,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布拉格之春」反蘇聯運動後停辦。1970年代,這場大賽在波蘭恢復舉辦,並在多個前共產主義陣營國家巡迴舉行。

和歐洲歌唱大賽另一差異在於,國際歌唱大賽沒有觀眾投票,完全由國際評審團決定勝負。

本屆賽事結束後,主辦單位同時宣布,下一屆將於2026年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

奧地利能源高層傳為俄情蒐 維也納召見俄外交官

根據維也納新聞媒體「輪廓雜誌」(Profil)報導,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OMV)解雇1名涉嫌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的高級主管,維也納外交部也因此召見俄羅斯外交官。

路透社報導,輪廓雜誌表示,這名OMV高級主管因與俄羅斯外交官會面引發關切。西方情報部門懷疑這名外交官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幹員。

奧地利國家安全局(Directorate of State Security )監視這名高級主管長達數月,但未透露他的身分。

OMV表示已立即終止這名主管的合約,全力配合相關部門調查。

OMV發言人表示,「出於資料保護原因,我們無法就個人雇傭關係的更多細節發表評論。」

對俄羅斯外交官的指控以及正進行的刑事訴訟,奧地利外交部表示已有所悉。

奧地利外交部也已召喚俄羅斯駐維也納大使館代辦,並要求涉案外交官放棄豁免權。「否則,他將被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不得不離開奧地利。」

俄羅斯外交部目前尚未回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