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紀碩鳴

在高山與流水的呼應間,跨越萬里山海的文化交流悄然在英倫展開。近日,由中國貴州省政府攜手多個中英機構,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舉辦的「中歐藝術交流音樂會」圓滿落幕。這場別具匠心的音樂盛會,將「酒的文化」與「樂的藝術」巧妙交融,讓倫敦的夜晚響起來自中國西南大地的黔韻之聲。
演出當晚,皇家音樂學院演奏廳座無虛席,中外觀眾懷著期待而來。當來自貴州的藝術家們以民族樂器奏響樂曲《賽馬》,急馳的馬蹄聲如同在草原奔騰,瞬間點燃全場的熱情。音符間的速度與力量,展現了中華民族音樂的豪邁氣魄,也拉開了中西藝術交流的序幕。
隨後,旋律婉轉的《茉莉花》響起,讓熟悉的中國民歌柔美弦律在時常由西方弦樂主導的音樂大廳揚昇,古老的東方曲調散發出新的光彩。這首傳唱已久的經典民歌,在倫敦的夜色裡更添一份浪漫,讓現場觀眾沉浸其中,報以熱烈掌聲。
音樂會的另一個亮點,是來自侗族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八月金秋好風光》。曲中流淌著侗族大歌的和聲特質,樸實自然、純真質樸的旋律,把貴州少數民族的生活場景與田園風光呈現給海外聽眾。觀眾不僅聽見音樂,彷彿還能看見層層梯田與豐收場景,感受來自黔山秀水的熱情與厚重文化。
當《敦煌》奏起,仿佛將人們帶往千年絲綢之路。中國古樂器與西方交響元素相互映照,既有古老壁畫中飛天的飄逸,也有西方和聲體系的恢宏,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在音樂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屏息凝神,跟隨音符穿越時空,領略文化交融之美。

最引人矚目的,是由中外藝術家共同演繹的《貴州回憶》。這首專為此次音樂會創作的作品,將貴州民族音樂的素材與西洋管弦樂結合,民族樂器笙、二胡、古箏與大、小提琴同台競放,聲聲交融,宛如山水對話,象徵文化共鳴。隨著合奏推向高潮,台上台下情緒被徹底點燃。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本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場東西方文明的深度對話。民族音樂的律動與西方音樂的結構,在交融中碰撞出歡樂的曲線,傳遞出和平、理解與包容的普世主題。
音樂是世界的共同語言。當二胡與小提琴同台對話,當竹笛與小號共鳴,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旋律之美,更是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貴州是中國酒都。演出前夕,主辦單位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安排了貴州知名品牌酒鑒賞,中外賓客頻頻舉杯,以酒會友,歡聲笑語中滿是飄逸的酒香。這是一場真正屬地化的中國文化出海活動,主持全程英文,讓英國賓客們一點不陌生、全融入。反而在採訪現場觀眾時,一位英國本地的觀眾用中文表達了贊揚,令全場贊嘆。
作為此次活動的文化推手,貴州的品牌酒將自身「酒的文化」與「樂的藝術」相結合,寓意著「美酒如樂,樂如美酒」,共同構築起中西交流的橋樑,向世界呈現多彩貴州的獨特魅力。
音樂會在熱烈的氛圍中落幕,觀眾久久不願離去。對於許多倫敦樂迷而言,這不僅是一場音樂體驗,更是一段文化記憶。中國音樂與西方樂聲在這個夜晚水乳交融,為推動中歐文化交流寫下了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