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中風關注日 衞生署呼籲加深了解中風徵兆及奉行健康生活

為響應「世界中風關注日」,衞生署今日(十月二十九日)呼籲市民加深了解中風的成因和徵兆,以便及早預防和求醫。政府一直致力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進策略作推廣,包括鼓勵市民在不同年齡和狀況建立健康飲食、多做體能活動、避免煙酒的健康生活模式,以預防包括中風等非傳染病。政府亦透過積極推廣「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提供便捷的糖尿病與高血壓篩查服務,以及血脂檢查,實現「三高全覆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說:「中風是全世界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主因。全球每4名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就有1名會在一生中患上中風,而這情況並不局限於老年人,約60%的中風個案涉及70歲以下人士,更有16%的病人在50歲前中風。中風是香港第四大常見死因,去年共錄得2 911宗(臨時數據)登記死亡個案,當中7.7%為55歲或以下人士。二○二五年世界中風關注日的主題為『分秒必爭』。時間是治療中風的關鍵,大家越早察覺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中風徵兆,越早讓患者接受治療,治療成效就越好。」

市民應謹記中風的症狀警示「談笑用兵」──

「談」是指表達/說話有困難;

「笑」是指面部表情不對稱;

「用」是指一邊手腳無力;及

如出現以上中風警示,便要從速求醫找救「兵」,以挽救生命。

徐樂堅醫生提醒市民,多達八成的中風案例是可以透過健康生活,妥善管理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和肥胖等風險因素來預防。根據二○二○至二○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分別有41%、36%和70%的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的情況,直到經接受調查提供的體檢後才意識到已患病。

為提升市民的疾病預防意識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基層醫療署透過各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統稱為康健中心)和家庭醫生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政府在二○二三年推出為期三年的「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曾確診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香港居民,配對家庭醫生並於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先導計劃今年三月擴展至提供血脂檢查,做到「三高全覆蓋」。經篩查後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參加者可進入治療階段,在政府資助下由自行選擇的家庭醫生繼續診治,以及按健康狀況獲處方藥物,接受專屬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先導計劃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以康健中心為樞紐,擴闊社區醫療網絡。

截至今年十月八日,已有超過16萬名市民參加「慢病共治計劃」,預料能較預期時間提早達致約20萬名市民參加的目標;約99 200人(接近六成)已完成篩查,其中約40 000人(約四成)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並已進入治療階段。市民如欲了解「慢病共治計劃」詳情,可瀏覽「慢病共治計劃」專題網站。

政府會繼續推動市民奉行健康生活,並會與社區夥伴緊密合作,共同建設一個有利人們健康生活的環境。詳情可瀏覽衞生署「活出健康新方向」網頁。

 

(轉載自:政府新聞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