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出席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會後,聯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會見傳媒。以下是李家超會見傳媒的的談話內容:
大家好!特區政府剛剛舉辦了首場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會。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經中央批准,港澳辦邀請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先生和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祝衛東先生來香港,宣講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我衷心感謝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宣講會有約500人出席,包括特區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司法界代表,以及重要法定機構的負責人等。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上月在北京勝利舉行,並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五五」規劃建議,關乎國家的發展宏圖,與香港息息相關,明確說明香港特區未來發展的定位和方向。例如,《建議》中提到,要「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讓我們對香港的發展定位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對香港的發展至關重要。
侯建國院長和祝衛東副主任深入淺出、精闢詳細講解了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系統地解讀了「十五五」規劃建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包括如何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國家事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國家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了解中央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描畫,及主要目標和任務舉措等。
會上設有互動提問環節,兩位宣講團成員就大家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支持香港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和香港應該如何把握等作了深入交流。這次宣講會對我們全面深入理解和領會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有十分大的幫助,與會者都獲益良多。
在這裏,我想談我的三點體會:第一,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領會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掌握國家未來發展方向和香港的機遇。二十屆四中全會是國家「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規劃展開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而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意義重大。全會不但明確了「十五五」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點舉措,為國家未來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為香港帶來歷史性的契機。從「十五五」規劃建議,關於港澳的部分可見,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定位更明確,充分體現中央對「一國兩制」的貫徹落實,以及對香港特區的高度重視。我們要理解其重要性,以及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意義,把握機遇,進一步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以及高度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固有優勢,在推動自身發展和與內地高度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持續鞏固及提升自身優勢,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第二,我們必須守正創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推進各方面的工作,尤其要鞏固提升香港的獨特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五年前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次「十五五」規劃建議更明確表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相比起五年前的「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次提出的是要「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並指明要「促進港澳經濟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建議更明確指明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這讓我們對香港的發展定位有了更為清晰的理解,引導和啓發我們要進一步主動把握國家戰略,持續發揮聯通內地和世界「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橋樑作用,以及「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並以「融入」為基礎,更好「服務」國家大局,同時更好實現自身發展。
第三,我們必須將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融匯貫通在日常事務中。當今,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加速演進,「十五五」時期國家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戰略機遇和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但變局蘊含機遇。我們要深入學習和領會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國家發展藍圖中找準優勢定位,以積極進取、務實擔當的精神,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各自崗位上將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融匯貫通,實現更好發展。
學習貫徹好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重大的任務。我在約一個月前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後,主持了首次政府團隊研習會,與司局長等政府主要官員一同學習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帶領特區各界學習和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我看到香港社會各界之後亦發起學習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令人感到鼓舞。我在今日的宣講會作總結時,要求特區政府官員深刻學習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融匯貫通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明日早上,特區政府將會舉辦第二場宣講會,侯建國院長和祝衛東副主任會任主講。香港電台和政府網站將會全程直播。我呼籲市民踴躍收看,以更理解和認識二十屆四中全會的重要精神。多謝大家。
記者:行政長官,你好。「十五五」規劃當中的建議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未來香港將會如何強化相關工作在國家發展大局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行政長官:「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這個與特區政府的施政是一致的,在我上任以來在這幾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我發表的《施政報告》都是朝着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及創新科技中心,這四個方向推動工作。
在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面,我們非常強調要繼續優化我們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亦應該豐富離岸人民幣市場業務。我們強調應該強化在國際資產和私人財富中心管理方面推動發展;證券市場的優化不斷推進,我亦發表過在股票市場方面的不同優化措施,而事實上亦按着我們的報告和方向逐步落實。
我亦認為我們要繼續開拓和吸引外來資金來香港這個市場,亦都要積極發展例如在《施政報告》提及的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我們亦相信,發揮好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會幫助國家成為金融強國的方向。
另外,在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方面,在《施政報告》強調了一系列措施,這些都會推進落實,包括不斷優化稅務優惠的制度;《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就這方面我們會不斷落實政策的細節措施。
我們亦會進一步提升香港在航運方面的高增值服務,包括融資、提供專業務等。我們強調的其中一個方向是綠色航運方面的建設,我們亦強調智能化航運系統,所以正構建港口的智慧系統,以幫助航運事業再上新台階。我們亦強調航運產業鏈升級,這包括提升綠色航運方面的不同舉措,將航運綠色轉型,亦會再提升我們與全球聯通方面的機制,以及與「一帶一路」國家在航運方面的聯繫。
至於在國際貿易中心方面,香港的優勢就是供應鏈管理,這方面我們會再強化,《施政報告》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再推進。
我們亦會大力推動總部經濟,因為總部經濟會令到更多公司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和提供服務。
加強出口的信用服務亦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這方面我們會繼續推進。
開拓經貿網絡,自從我上任後,不斷由我以及政府管治團隊到不同地區開拓新的經貿網絡。我們除了繼續鞏固歐美市場,亦正拓展新興市場,例如東盟和中東國家,以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我們都會推展經貿網絡。
另外,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方面,我們已經發表了科技發展的藍圖。在大灣區的優勢,我認為可以更加強化,因為香港的科研方面能力是有優勢的,我們有五間百強大學,我們亦在科研方面有很多優異成果。現在我們正建立一個創科生態圈,將科研產品轉化落地,整個生態圈除了在上游、中游轉化,亦在轉化之後利用國內特別是大灣區的規模生產市場能力,我們相信這方面的競爭力是強大的。
事實上,大家也看到,「深圳—香港—廣州」作為一個集群,在《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世界排名第一,這方面我們會融合發展。另外,我們亦會聚焦前沿領域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如果以實體來說,今年十二月會正式營運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與深圳方面會高度融合,這亦會開創在創新科技另外一個潛能極大的載體,可以高度融合香港和深圳,以及整個大灣區的力量,特別是香港在吸引國際人才以及國際融資方面,支持創新科技事業非常重要。多謝。
記者:特首你好,除了剛提及的四大中心外,「十四五」規劃八大中心裏的另外四大中心,在「十五五」規劃建議並未提及,包括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外界擔心政府會否在相關方面繼續落力。請問特區政府會否繼續推進有關中心的建設?
行政長官:首先,現時討論的是「十五五」規劃建議,我相信在「十五五」規劃建議下,不同領域實際會有規劃細節,屆時可以再細心學習和理解。
香港的定位很清晰,我們會主力發展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及推動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對於香港在各個優先領域,例如作為一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一個區域樞紐,以及在法律方面,尤其普通法方面一向發揮的力量,以及知識產權方面,我們都做大量工作,這跟香港整體發展均息息相關,這方面會全力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方面,我們已經發展《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我們會全力推動訂下的細節和措施,這對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城市是很重要。推動藝術文化交流方面,我們會大力打造香港作為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而事實上,藝術交易方面,香港是國際三大市場之一,各有關單位在這方面會大力工作,例如機場城市,我們會大力建造在藝術方面的生態圈。我們都會研究在稅務、融資和人才方面的政策,予以配合。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組織和推動大型活動在香港舉行,發揮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會繼續在香港舉辦更多國際大型活動,亦會跟其他地區的藝術展館合作,互相推動展品展覽。
本地文創方面,我覺得都是重要,例如我們會打造香港作為亞洲時裝設計中心,亦會繼續資助電影製作。我們很重視在亞洲有一個好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令文化藝術發展得到基礎性的推進。我們會打造很多品牌項目作推廣,例如香港流行文化節,亦會大力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方面,今年的《施政報告》強調,政府場地引入市場化運作,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設施,希望更加提升香港在文化藝術方面作為一個交流中心的功能角色。
另外,作為航空樞紐方面,首先三跑道系統建成,會全力發揮其作用,令我們的航運力量更大。一直以來,香港在空運方面是世界第一,會更加鞏固這方面,包括在高增值的冷凍鏈貨運方面做大做強,亦會加大香港機場作為一個中轉樞紐,擴大航空版圖,包括與不同地方商討更多民航安排,增加航班和民航協議。我們亦會大力協助機場發展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和遊艇港灣等。與大灣區的合作亦有幫助,例如香港與東莞已經建成非常成功的東莞空港中心,空港中心全面加大發展會令香港國際機場的版圖更廣闊。
另外是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香港在法治方面源遠流長,所以有很多優勢,我們會強化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法律樞紐,亦會推動香港成為調解之都。我們非常感謝中央信任,亦多謝國際間對我們的支持,國際調解院總部已經落戶香港,所以我們會積極支持國際調解院的運作,舉辦很多這方面的國際會議,作專業培訓,以及爭取更多年青人參與。律政司亦會興建香港國際法律事務大樓,加強培訓人才、吸引人才來港參與不同法律方面的會議和工作。我們亦會推動調解文化和仲裁發展,例如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我們會推行調解等,亦會強化調解認證制度。
第四,知識產權貿易方面,《施政報告》提出不同措施,包括推動知識產權交易、融資、估值和保障。知識產權融資方面,我感謝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很多意見提出香港在知識產權融資方面可以加大工作,所以亦已在《施政報告》中落實。我們亦會推出融資沙盒,令這方面的發展可以更加積極。我們亦會提供專利估值服務和資助,例如向中小型創科企業提供國家標準評估和先導計劃。我們亦會完善法律,包括《版權條例》,以及註冊外觀設計方面的制度等,更加優化整個知識產權的生態圈。推廣方面,我們會舉辦不同論壇,亦會推薦本地企業競逐中國專利獎。
無論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航空樞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還有作為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不同的功能角色,我們都會不斷努力、不斷強化。多謝大家。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近日中日關係,其實政府會否考慮提高對日本的外遊警示?會否呼籲航空公司減少來往香港和日本的航班?有消息指港府已經開始停止與日本駐港總領事館的官方交流,想問這個說法是否正確?有沒有交流活動取消了?謝謝。
行政長官:日本領導人公然發表極其錯誤的涉台言論,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亦挑戰戰後的國際秩序,所有中國人都不會同意。外交部亦多次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收回錯誤言論。香港特區政府支持國家對日本的外交政策,香港的保安局已經更新了外遊警示的網頁資料,提醒赴日或在日本的港人,應該提高警惕,注意安全。保安局會密切監察事態發展,作出應變。而香港的航空公司亦已經表示,會為前往日本的乘客提供調整行程的方便和彈性選項。這次日方極其錯誤的言論,嚴重惡化中日人員交流氣氛,亦令很多交流的成效的可能性存疑。我們會密切監察所有這方面的發展,我們的安排必須符合國家尊嚴和港人利益,我們會不斷留意在這方面國家的立場和政策,亦會確保香港人,包括在日港人,對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警覺。多謝大家。
(完)轉載自:政府新聞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