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集】民俗調理行業對老人生活產業的導入

【主筆:翟子睿】 【主筆簡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博士、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研究員】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2023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為18.4%,約為440萬人,當中85歲以上佔全人口的1.9%,約為48萬人。
當前,除了既有的長照型產業蓬勃發展外,相關的醫療與照護產業,也開始將服務對象年齡下修,更著眼於「亞健康」的老人族群。
從近年來的趨勢也可以看到,養生村、老人社會住宅或公共托老人中心有越來越大的需求。
而這些族群,往往都屬於健康或「亞健康」的群體,他們需要的往往是陪伴、保持身心健康與合宜居住的空間及交流活動,而不是積極的醫療輔助。

近年來,「預防醫學」(Preventivehealthcare)觀念進入台灣後,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健康意識,普遍老人族群已有「活的老,還要活得健康」的觀念。
而當代預防醫學亦有回歸傳統自然療法的趨勢,在台灣這類的自然療法就是已經被定位為「非醫療商業行為」的民俗調理業。
因此,民俗調理作為普遍民眾能接受的行為,同時又具備陪伴與按摩的交流活動,更有適時導入健康資訊的效果,對於老人生活的產業是有其極大的助益,屬於可高度互動,產生雙贏的產業聯盟。

依據經濟部統計,民俗調理從業人員近20萬人,而2019年開始也推動專門證照的認證與培訓,對於從業人數不少的產業,擬可思考跳脫現階段固守店面,等待客源的商業模式,外出投入到各養生村、老人住宅及公共托老人中心,以一周1-2次的進駐進行服務。
對此,筆者有兩點建議可供參考。

1、民俗調理業者現階段的受訓課程中,已有基礎的生理學與經絡理論的課程訓練,但考取證照後,對於再教育及訓練尚未完備。若要投入老人生活產業從事相關按摩技法前,從業人員可再次進修針對老人族群的生理按摩技法予以培訓,提升專業度。

2、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按摩有舒緩經絡的效果,但真正健康的生活還是要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從業人員也可適當的導入適合老人的伸展運動,培養該族群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認知。

太平洋日報2023年2月23日第四版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