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表现,超越中敞开美的澄明 ——“艺术哲学与审美的九个命题”之八

  • 中华时报(理论连载)
  • 编者按语——艺术尚美,美在超越。从感性美到理性美,前者属于形式美,也是视觉美,是美的低级层级;后者属于思想美,也是哲学美,是美的高级层级。检视艺术史,艺术的演进与发展,是艺术之美从较低层级进入更高层级,就是越来越寻求进入思想、进入哲学,并且,随着文明化程度的愈高,艺术审美的这种哲学与思想需求也愈发强烈、愈有期待。毋须讳言,当下之艺术创作仍处于较为低级的审美阶段,与文明发展的审美需求呈现强烈反差、很大挑战,突出表现在愚弄、逗傻、找“乐”等方面,弥漫于文学、影视、美术等文艺诸领域,与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相行渐远、以至南辕北辙。艺术当然不是哲学。然而,没有哲学的艺术决非好艺术。艺术走向哲学、进入思想,是审美的必然要求,也是艺术的必然选择。本期始,我们陆续推出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气墨灵象’艺术论”创立者吕国英先生撰著的 “艺术哲学与审美的九个命题”,以飨读者,期待大家关注。

抽象表现,超越中敞开美的澄明

——“艺术哲学与审美的九个命题”之八

吕国英

 

说抽象表现艺术,基弗(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之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更是不可回避的艺术现象。

基弗,全称为安瑟姆·基弗,德国人。以基弗之经历论,基弗是作家、编者,是剧作家、行为艺术家,是行者、阅读者,是摄影家、电影人,是画家、装置艺术家、雕塑家,是艺术家、哲学家。

这是抽象的基弗,具象的基弗呢?

先说其工作室。基弗的第一个工作室是一所废弃的学校,之后是一所停产的制砖厂、废弃的丝绸厂、废弃的百货大楼,再之后是一座废弃的核电站,目前是一座独立巨大的城堡,并有专门展示其作品的独立美术馆。其工作室又有何奇特之处呢?是工厂、车间?是综合制作、装配工地?吊车、挖掘机、冶炼炉、浇铸模具、焚烧架、钢铁、水泥是大器,油彩、感光乳剂、铅、泥土、石头、柏油、塑料、玻璃是小物。在其工作室的地窖里,安装有许多架子,像一座图书馆,架上存放有无数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各类干燥的植物或动物标本,由上面的标签分别标注名称,有流木、石竹、梓树花、薰衣草,又有头发、蜂鸟、马鬃、野猪蹄,还有花鳅、龄鱼、珊瑚蛇、鳄鱼骨……更看其作品。除大量体量巨大的雕塑、装置作品外,就是大量的尺幅巨大的绘画作品,尤其是运用综合材料创作的作品。在这些作品前,首先感受到的是非常强烈的“爆发力”、视觉冲击力,是作品强烈的力量传导、生命律动;其次是综合材料的抽象性运用、精神性挖掘近乎完美,语言表现力丰富而浑厚;再者是对历史的“再现”性极端反思、文化纵深的本源性探究、生命意义的终极性追问,构成作品凝重怆然、深邃悠远、沉重压抑、悲天悯人、追问未来的审美价值。

这是外在的基弗,内在的基弗呢?

基弗来到这个世界的二个月后,希特勒法西斯投降,二战宣告结束。法西斯的罪恶、日耳曼民族的废墟,不只看在基弗眼里,而是长在基弗心里。基弗是德国当代艺术巨擘博伊斯的“函授”学生。反思民族灾难,“解除”废墟下战争罪恶之遮蔽,基弗追问与探究的思想视点,从民族现当代历史延伸至作为欧洲之根的古希腊,从古希腊继续向前延伸到欧洲主流文明的“异类”,即希伯来——犹太文化,而犹太人是浪迹天涯的“世界人”,是永远的“异乡人”,尤其作为法西斯主义的主要残害者,是德国罪行的见证者。这样,基弗艺术理念的建构即于“极目”致远之中,获得了德国文化艺术与思想传统、德国现代哲学(主要是海德格尔现象学)、古希腊哲学与经典艺术、宗教神秘主义(包括犹太教神秘主义、圣经、北欧神话)等“加持”与注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其对人类灾难、文明浩劫的反思精神,就不仅仅停留在民族历史和战争罪行的历史性批判上,而是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思考事物之关联与世界之本源,并最终指向对世界未来、人类命运的终极性拷问。基弗作品之物象的废墟性、形式的表现性、实事的再现性、主题的批判性、基调的灰暗性、材料的象征性、符号的神秘性、文化的原始性等显著特征,均是这种拷问的展示与表达。

基弗有着惊人的工作量,背后就是巨量的艺术作品,于伦敦举办的首次个展就装满了1.1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地窖中各种干燥的植物或标本,都是其于世界各地旅行途中收集的创作宝物,其中就有来自我国西安、西藏、新疆的物品,构成其作品中唯一而完美的语言因素。基弗还有大量的戏剧、歌剧作品,喜欢编书、拍电影,也喜欢环境与行为艺术,喜欢读哲学、讨论神秘现象,基弗声言:“弗拉德(17世纪神秘主义者,提出:地上每一个植物,甚至每一个有机体都在天堂上有属于自己的星星或星座。)取消了科学与神秘之间的界线……但是艺术家可以随意联想、组合。”坦言:“绘画很难完全实现我的想法”。立言:“绘画就是哲学”,这也构成内在或外在的基弗。

基弗艺术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性之特征,但基弗不是博伊斯,更不属于杜尚、波洛克,相反以鲜明的理念和创作行动,通过强烈的批判精神、深刻的思想拷问、厚重的内容呈现,宣示与观念艺术的告别,形成新抽象表现主义。基弗是现当代严肃的艺术家,是纯粹的艺术家,是“通感艺术”家或“总体艺术”家,是尼采哲学意义上的“艺术—哲学家”。

基弗能不成为现象吗?最为根本的意义在于,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需要这样具有哲学智慧的艺术家,通过极其夸张、变异、内省的艺术方式,走出后现代艺术的空洞、浅薄、偏执与极端,并以感性、直接、激烈、“裹胁”“后悟”的大众审美途径,呈现对文化、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战争罪恶的强烈审判,对人文本源的深邃探究,对人类、生命、世界未来的终极追问。西方需要,东方需要,世界需要。

说基弗,意在观当下、省自我,更在问继往、图开来。

是时间的流变,让人们进入了现代、后现代艺术时代,但这更多地只是个时间性概念,而决非自然而然的艺术概念,不是通过听听林风眠、吴大羽,读读塞尚、梵·高,看看杜尚、沃霍尔,描描达·芬奇、德拉克罗瓦,仿仿李可染、吴冠中,抄抄波洛克、西尔万等,就懂得了现代、后现代艺术,就成就了现代、后现代技术,就是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创作者,恰恰相反,这只是也仅仅是充当了现代、后现代艺术的“缺墨”打印机、“变焦”照相机、“走调”复读机。

黑格尔有“艺术死亡论”,李小山有“水墨穷途末路说”,前者是逻辑意义上的推理、论断,后者是痛心疾首后的警觉、呐喊。这当然不是指艺术本身已经死亡,而是指艺术所处的那个时代之艺术已经死亡。此乃如吾诗言:“万物流变生死间,时空演进有无中。”当一种艺术形式在某个时代出现之时,也是这种艺术形式在这个时代的结束之日。

中国绘画现代化中,出现了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吴冠中、黄胄、李可染等,他们的出现宣告了传统艺术形式寿终正寝,同时也必然倒在后现代艺术面前。换言之,靠“马”“虾”“驴”救不了当下艺术,靠“黑黑团、团团黑”“形式美”“光影美”同样救不了当下艺术,更遑论未来艺术。

基弗的出现,既意味着后现代主义已经终结,也宣告后基弗主义正在诞生。

柳宗元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为什么基弗能看到战争废墟之下、满目苍夷之中美的存在?是有让美显现的眼睛?还是有为美除蔽的性灵?

观基弗之创作,既无所谓自我体验的个人情趣,也非无病呻吟的为艺术而艺术,还无嘲弄调侃的恶俗之作,更无荒诞离奇的玄虚之作,而是将审美视界聚焦至民族文化、生命价值、人类命运的高远境界,建构审美意象、呈现作品世界。

试想,当一个所谓艺术者,将名利作目标,把私欲当信仰,以“术艺”为艺术,以炒作为手段,把世俗当意象,且始终自我感觉良好,“老子”天下第一,此君怎么可能长有发现美的眼睛?

试想,当一个所谓艺术者,自我异化,自恃清高,以非为是,视丑为美,胡涂乱抹、粗制滥造,搏愚逗傻、感官娱乐,声言“为艺术而艺术”实则“为生存而生存”,此君怎么可能存在为美除蔽之性灵?

艺术需要信仰,艺术尤需担当。

艺术始终是人类精神的火炬。在人类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存续至今的文明形态,传承着辉光灿烂的思想、艺术与文化;中华民族是苦难辉煌的民族,始终低回着坚韧悲怆的壮歌。仅近代以来,就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耻辱与磨难,进入现当代以来,又经历了内战之痛与立国护国之战,经历了内乱之祸与改革开放之变,曾经非典疫情人际肆虐,当下又遇新冠灾难天地蔓延……如今正铿锵地行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宏大物象,构成审美大美的现实存在,尤其是对民族所遭受的耻辱与磨难,社会变革的巨痛与罪恶,精神文化的损毁与伤害,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解构与戕害,对天地本源的无敬畏、对人欲狂奔的缺制约,尤其需要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反思、批判,以艺术的形式,以艺术、哲学的手段,以护佑精神、终极关怀的艺术价值,以导向自由、尊严、走进审美与意义世界的艺术信仰,这是作为真正艺术家的使命担当。

黑格尔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又说:“历史有重演的特征,它会一直持续到教训被人领悟为止。”

黑格尔早就给出了哲学慧悟,审美始终期待艺术灵明。

探究本源越深,昭示未来越远。历史深处之美,只有艺术的巨手除去遮蔽,方可向世界敞开。这是哲学的艺术,也是艺术的哲学。而兹,非高学大德、高维审美者,方可创造立象,并以作品存在呈现之。

(原载:吕国英《“气墨灵象”艺术论》)

作者简介

 

吕国英,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追臻狂草艺术,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长期致力于哲学、美学、文艺学、文化史与思想史学研、探究,创立“气墨灵象”文艺理论新体系,提出“‘书象’审美”新命题,探索哲慧新诗派,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原创艺术评论、哲慧诗章逾数百万字,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多篇(部)作品获国家、军队重要奖项。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气墨”是“墨”的未来;“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诗贵哲思润灵慧。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