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23條生效 香港議題再成國際焦點

香港立法會19日早恢復對基本法23條草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全體委員會6時30分許通過修正案,並在近7時三讀投票,全體一致通過。歐美國家、聯合國人權高專和公民社會倡議紛紛表態,批評這一立法是香港人權和法治的倒退,可能危及香港未來的發展前途。 港府稱大部份港人支持訂立《基本法》23條,但在法律生效的同一天,在英美澳加日和臺灣等6國20城市的港人團體,同步舉辦反對23條的活動。

港府週六(3月23日)凌晨在憲報刊登稱爲《基本法》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全文,標誌着第二條國安法律在香港實施。犯叛國、叛亂和勾結外國勢力意圖危害國家安全等,可判囚終身,涉煽意圖相關罪行,若勾結境外勢力罪加一等,監禁時間從7年增至10年。

相對於本月初公佈的草案版本,23條的條文進一步增加政權的權力,例如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可以訂立維護國家安全附屬法律,也可以因維護國安的理由,把特定類別人士指明爲公職人員,包括在23條的規管範圍內;保安局局長也可以把行爲與被當局禁止運作組織相似的組織,視爲“影子組織”,禁止其活動。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簽署經立法會通過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今天刊憲生效。他表示,標誌著香港特區終於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完成歷史使命,不負中央所託。

香港主事官員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形容,《基本法》23條有如「親生仔」,見證到出世,除了是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努力,最重要的是市民明白立法對香港繼續繁榮穩定的重要性。他與律政司司長會繼續進行解說工作,向社會大眾推廣新法例及其他國家安全相關事項。

國務院港澳辦、中聯辦及駐港特派員公署亦分別發聲明表示支持。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向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匯報完成立法是愛國者治港光榮成績(政府新聞處)
從港澳辦的相片見到,出席會面的員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以及多名行政會議成員,包括廖長江、葉劉淑儀、湯家驊、陳克勤、吳秋北等。(港澳辦網頁)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3月21日)在深圳先後與香港特區行政及立法機關人員會面。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午向夏寶龍匯報完成《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等工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亦有參與會面。 李家超向夏寶龍主任匯報工作情況,包括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工作。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週六出席活動時表示,在《基本法》23條生效,加上《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後,爲香港的安全提供更大保障,相信不會再發生像2014年的佔中事件和2019年的破壞社會秩序行爲,讓香港人重新過平靜安穩的生活,港府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是否違國安條例舉證責任在當局

香港律政司長林定國昨天重申,涉案者是否違反條例要視乎意圖及實際情況,舉證責任在當局。在回答「如果市民將外國批評條例的意見放上網會否觸犯法例」的問題時,林定國說,若當事人很認同批評言論、不斷放上網,並留言挑動港人對北京或港府的仇恨,就「有機會違法」;但若「只是好奇、求真,邀請大家回應,便很難說有意圖危害國家安全」。

另對於港人若在家中收藏「煽動刊物」以作紀念是否違法,林定國重申要視乎有無合理辯解,若不會增加國家安全風險,有較大機會構成合理辯論,但如果藏有100份、並計劃對外發放,便難說是紀念用途。

至於遊行示威是否會墮入煽動罪的法網,出席同一節目的保安局長鄧炳強表示,在新法例下,港人仍然享有遊行集會的權利,只要遵從相關法例絕對無問題。

國際反應一邊倒

香港殖民時期的前宗主國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這部「快速」通過的法律將「進一步破壞這座城市曾經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他呼籲香港當局堅持高度自治和法治,並履行其國際承諾和法律義務。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帕特爾(Vedant Patel) 在星期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新通過的安全法規「涵蓋廣泛」 且「定義模糊」,「可能加速香港曾經開放的社會走向封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2日針對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通過發布新聞稿,指這項法律含有若干條款,對「煽動」、「國家機密」及與外國實體互動的定義含糊,可能被用來壓制異議,並稱實施新法及其模糊條款可能會違反中國維持香港高度自治的國際承諾,破壞「一國兩制」框架,並損及香港身為國際商業中心的聲譽。

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周二發表聲明稱,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可能 “加劇對基本自由和政治多元化的侵蝕”。歐盟對該法有可能 “嚴重”影響歐盟在港辦事機構以及其他組織和企業的工作表示擔憂,並質疑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是否還能長期保持吸引力。聲明呼籲香港特別行政區鞏固人們對 “一國兩制”方案所賦予的 “高度自治”的信心。

日本政府周三也對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表態稱, “嚴重關切(香港)通過的新法,這將進一步破壞對’一國兩制’框架的信心”。聲明表示東京政府「高度重視維護自由開放的制度以及確保香港民主和穩定的發展」。

來自歐盟、北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共75位議員、前外交官、法律界和社會活動人士聯署聲明,抗議香港通過新的國安法律。他們認為,基本法23條立法「將使香港的自治、法治、基本自由和權利遭受重大打擊,其影響超越北京2020年頒布的國安法的范疇」。

簽名者中有不少德國聯邦議院各黨派的外交和人權政策政治家。德國綠黨政治家,歐洲議會中國事務跨黨派聯盟的成員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對德國媒體表示,歐盟應該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實施制裁,「就像美國早已付諸行動、歐洲議會長期要求的那樣。」

除了各國政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非政府團體也就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表達了擔憂。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蒂爾克(Volker Türk)對香港加速審議和通過國家安全法案表示遺憾,稱對於這樣一項對人權有重大影響的重要立法,「不經過徹底的審議和有意義的咨詢就予以通過,是香港人權保護的倒退。」

面對國際社會對23條立法的負面反應,至本周三,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接連發布多項聲明,就歐美國家「抹黑」香港立法、「詆毀『一國兩制』」表達強烈不滿。

其中稱英國「應多拿鏡子照照自己,收起偽善和雙標的拙劣把戲」,並敦促英方「擺正位置,正視現實,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另一份聲明則敦促歐盟「正視香港社會支持國安立法的強烈呼聲,摒棄虛偽雙標和狹隘偏見「。

在北京,針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的聲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堅決反對美方詆毀抹黑23條立法,並批評美國對香港指手畫腳,是政治操弄和虛偽雙標。他表示,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說三道四。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國主權和香港法治,恪守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在臺港人抗議

在臺港人西門町集會抗23條立法。。(By Taejun Kang)

在臺的港人代表和團體於西門町集會,有代表解說23條的細節,也有人演出街頭劇,身穿卡通角色維尼和比卡丘裝扮的參與者,他們手持寫有“23”的標誌,抓住看《蘋果日報》的人,代表當權者用法律侵害人權,其後被團結起來的不同地方代表團反抗戰勝,再把維尼囚禁,象徵團結就是力量。

除了港人代表外,臺灣的人權團體、藏人團體和曾在香港居住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也到場表達支持。曹興誠活動後接受訪問,對於港府說訂立23條後,可以發展經濟,他認爲,港府的說法是自欺欺人。

加拿大多城市聯合抗議

溫哥華市中心街頭約300人串起人鏈,搭配看板說明,吸引來往路人關注香港局勢。 (記者柳飛拍攝)

3月23日,加拿大的多倫多丶溫哥華丶卡爾加里丶哈利法克斯丶埃德蒙頓等多個城市加入全球聯合抗議行動,反對香港《基本法》23條立法。活動主辦方敦促渥太華制裁侵害人權的中國和香港官員,並儘快推出外國代理人註冊法案。

大約有300人週六下午在溫哥華市中心街頭拉起長長的人鏈,人們先唱起《願榮光歸香港》歌曲,表達對香港的依戀;隨後高呼口號,並手舉“決不容許23條毒害香港人”丶“撐自由丶反惡法”等標語牌,表達對香港政府進一步箝制民衆言論和思想自由的不滿。

英國多地港人集會遊行反23條

在英國倫敦,多個港人組織合辦遊行集會,促請國際社會關注香港人權狀況。

在英國倫敦,多個港人組織合辦遊行集會,促請國際社會關注香港人權狀況。近二百人在當地時間下午約2時半,於英國外交部(Foreign, Commonwealth & Development Office)外集會,其後遊行至香港駐倫敦經貿辦事處。

集會期間,多名嘉賓發言,表示23條通過後,更反映香港“已容不下一點反對聲音”,希望身處自由地區的海外港人,以不同形式關注香港《基本法》23條。

他們又促請英國政府作出實際行動,履行英國對香港的歷史和道德責任,包括因應香港及中國的人權問題而制裁中港官員。

除了倫敦,英國其他城市都有組織發起反對23條活動,包括曼徹斯特、伯明翰、列斯等。

悉尼近百人示威抗議

藝術家鄭詠兒(Pamela Leung),在示威現場進行一項名爲“最後一口釘”(The Last Nail)的行爲藝術。

在悉尼有民衆響應海外港人發起的“全球反廿三集會”,抗議該法扼殺人權。 示威者除了有居住在澳大利亞的香港人之外,更有來自中國民運人士到場聲援。

大約一百名示威者先後來到悉尼市政廳前,現場播放着《願榮光歸香港》等抗議歌曲。 參與發起這次示威的Ivan(化名)表示,他們並不屬於任何團體,僅僅是一羣關心香港情況的民衆。 他說:

“只要是有能力以及還有條件表達異議的香港人,都應該要站出來發聲。如果連我們這些在海外的香港人都沉默的話,那就沒有人替香港發聲了。”

定居於悉尼的香港人藝術家鄭詠兒(Pamela Leung),在示威現場進行一項名爲“最後一口釘”(The Last Nail)的行爲藝術──她躺臥在路上,被好幾頁“蘋果日報”覆蓋着;而壓在她和“蘋果日報”上的,是一把鐵錘和一塊被打上釘子的木板;木板上面寫着“23條惡法”;而“23”這個數字上面,又畫上了 紅色交叉。 她說:

“我身爲一個香港人,就像是被棺木壓着,頭上被敲上了最後一口釘──就像是惡法‘23條’把香港人釘死了一樣。”

來到現場聲援的中國民運人士,包括悉尼科技大學(UTS)副教授馮崇義。

美議員急籲透過立法與制裁反制

美國前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右4)3月22日出席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召開聲援香港的記者會。記者會是由CECC主席、共和黨籍衆議員克里斯·史密斯(右3)和共同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傑夫·默克利(左3)主持。

美國聯邦跨黨派、跨院會議員週五(22日)在國會山莊前召開記者會,呼籲透過立法與制裁予以反制。這場記者會是由CECC主席、共和黨籍衆議員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和共同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傑夫·默克利(Jeff Merkley)主持。長年關注香港議題的美國前衆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23條週六上路前夕,出席由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召開聲援香港的記者會。有評論認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已經成為歷史。

佩洛西在記者會上重話批評北京 “背叛香港人民”,1997年香港移交時承諾會遵守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卻沒做到。

佩洛西表示,《基本法》23條的通過顯示中共對香港自由加大攻擊,令人憂心, “所謂國安不過是進一步把公民權利定罪、壓制民主聲音的藉口”。由於該法增設 “境外干預罪”,她也擔憂中共黑手可能伸向海外,“中國跨國壓迫非常危險,威脅觸及倫敦、觸及美國,還觸及其他國家”。

佩洛西也指出:“若美國爲了商業利益,不在中國人權問題上發聲,那麼我們就會在全球人權問題上,完全失去道德高地。”

史密斯則表示,他早在2014年就對香港局勢敲響警鐘,因此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但當年多數人覺得他大驚小怪,認爲香港不會出事,導致法案多年窒礙難行。

史密斯說,美國國會現在能做的就是儘速通過相關法案,包括《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Certification Act),以及《跨國鎮壓政策法案》(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Policy Act)。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要求美國總統定期評估香港駐美經貿辦是否應享有特權和豁免待遇;若總統認爲結論否定,香港經貿辦必須在180天內關閉。《跨國鎮壓政策法案》則欲制定新的美國對外政策,向實施跨國鎮壓的外國政府和個人進行問責。

史密斯說,衆院版《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原定本週要在衆議院全院審議,但因爲某些原因被撤下,“休會結束後,我們會努力讓法案排上議程” 。

除了上述兩部法案,默克利也呼籲美國國會通過去年11月由他和共和黨籍參議員丹·蘇利文(Dan Sullivan)聯合提出的《香港司法制裁法案》(Hong Kong Judicial Saction Act),該法要求美國政府檢視哪些香港官員應該被制裁。

「第23條」進一步削弱香港金融地位 新加坡受益

香港曾被視為連接西方和中國的主要門戶,但現在許多投資者認為,要將香港與專制的中國大陸區分開來越來越難–這一困境引發外國企業紛紛從這座曾經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撤離。

根據香港人口普查和統計部門的數據,自2019年以來,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全球公司數量下降了8.4%。

據《華爾街日報》最近報導,美國公司的數據更為明顯:在過去十年中,三分之一的美國公司已將總部遷出香港。那些留在香港的跨國公司在過去四年裡裁員將近三分之一。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格雷戈裡-梅(Gregory May)最近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警告說,出於數據安全的考慮,一些美國公司目前在訪問香港時使用一次性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他說香港正在逐漸走向大陸的那種網路審查制度。

美國國務院最近警告說,新法將對國家機密和外部干涉採用”寬泛而模糊”的定義,這可能會被用來壓制任何批評者。

加拿大弗雷澤研究所經濟自由中心高級研究員米切爾(Matt Mitchell)告訴傳媒:”如果你試圖限制結社、集會和言論自由,你就會對法治和經濟自由產生溢出效應。”

去年,弗雷澤研究所和總部設在美國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在年度人類自由度指數排名中將香港排在165個司法管轄區的第46位。在所有被研究的地區中,香港的排名下降了17位,是除軍政府統治的緬甸之外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

米切爾警告說:”下降到46位還沒有反映全部情況,因為它包含了2021年的數據,當時由於疫情,每個國家都限制了一些自由。”他認為,在定於9月公佈的2024年指數中,香港的排名很可能會進一步下滑。

在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中,香港也跌至第二位。自該排名創立以來,香港一直位居榜首,但這次輸給了新加坡。新加坡這個熱帶城市國家一直自我標榜為”亞洲瑞士”。根據彭博資訊的數據,目前約有4,200家跨國公司在這裡設立了地區總部,而香港只有1,336家。

在台灣前途、烏克蘭戰爭和貿易摩擦等問題上,中國與美國的地緣政治關係持續緊張,企業需要與中國保持距離,這通常會促使它們做出遷出香港的決定。最近,華盛頓限制中國企業採購用於人工智慧(AI)平台的高端晶片,加劇了這種緊張關係。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新加坡和其他亞洲城市同時受益於美國最近的”友商外包”政策–美國的供應鏈越來越優先考慮被視為盟友的國家。

羅奇最近在《金融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華盛頓的政策轉變”給香港的亞洲盟友帶來了壓力,迫使他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羅奇的文章標題為”我很痛苦地說香港玩完了”,特別提到了香港股市目前乏善可陳的表現,在中港兩地引發了廣泛的恐慌。

恆生指數目前報16,543點,比2018年的歷史最高點低了約50%,與1997年香港被殖民統治者英國交還給政權時的水準差不多。相比之下,許多美股近幾個月大幅反彈,創出新高。

香港扮演為中國企業服務的新角色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總監鄧希煒告訴:”如果你看一下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五大支柱,除了股市,其他四大支柱–債券市場、保險業、資產管理和銀行業–都在不斷改善。”

鄧希煒引用了他自己的研究,表明香港正迎來年輕、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勞動力淨流入,並表示香港的法律體系和中國不同,仍然”非常獨立、透明和公平”。

鄧希煒預測,香港將繼續成為通往中國的門戶,但更多的是為其他亞洲國家和中東地區服務。

他堅持認為:”說香港已經玩完,說香港不再充滿活力,不再對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重要,為時尚早。”

另一些人則認為,由於與西方的緊張關係持續加劇,北京選擇了自己的”友商外包”模式,因此香港對於在國際上開展業務的中國企業發揮著更加關鍵的作用。

總部位於倫敦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告訴德國之聲:”香港正在從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轉變為中國企業的離岸中心。”

他說:”過去,香港曾與其他全球金融中心爭奪中國業務。但中國企業對在倫敦或紐約上市持謹慎態度,而香港是唯一能夠為這些企業提供安全保障、免受地緣政治壓力的全球金融中心。”

《中華時報》致力於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不代表《中華時報》觀點與立場。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