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題:為新疆真相發聲,無所畏懼
——專訪法國知名作家、時政評論家、記者馬克西姆·維瓦斯
作者 裴心語
在信息紛繁複雜、偏見與誤解時有滋生的當今世界,傳遞真實、構建理解尤為重要。文字與記錄者能够穿透雜音,為溝通與和平搭建橋樑。
法國知名作家、時政評論家、記者馬克西姆·維瓦斯(Maxime Vivas)長期致力於向國際社會客觀公正介紹中國,以大量實地調研探訪的事實有力回擊美西方少數政客和媒體對新疆的歪曲污衊。作為曾三赴新疆、多次深入西藏的觀察者,他以親歷者的見證、真相追尋者的執著,向世界展示了真實的中國。日前,他獲評第二屆蘭花獎傑出成就獎並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真相背後的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許多中國人因您為新疆棉仗義執言而認識您。哪些因素促使您為新疆的真相發聲?
馬克西姆·維瓦斯:2020年,一則關於“中國棉田中有50萬奴隸”的消息在部分西方媒體上傳播。他們毫無顧忌地編造出如此驚人的謊言,卻沒有任何人站出來質疑一句:“消息來源在哪?證據在哪?”事實上,祗要願意花點時間查證,真相就一目瞭然。
2008年,我初次到訪中國。2010年,我作為記者隨團前往西藏調研,那次經歷讓我寫下了《達賴並非如此“禪”》(又譯作《並非如此“禪”:達賴隱匿的另一面》)一書。2016年,我與來自20個國家的40名記者訪問了新疆。2018年,我與伴侶一同前往新疆,後來合寫了一本書《燕子歸來》。2023年,我再次前往新疆。
我是唯一一個三次到訪新疆的法國記者,親歷了這一地區的發展與變化,每次都令我印象深刻。相比坐在辦公室裡憑空想象,我既看到過真實的新疆,也讀過東西方關於新疆的叙述,從不同的角度對新疆進行過全面觀察。我探求真相,也願意為真相發聲。
支撐我堅持下去的,是我堅信時間終將證明真相。從個人層面來說,我希望自己能坦然面對本心。我有三個兒子,他們都去過中國。我希望他們看向我時,眼中帶有尊重——我也確實做到了。
2020年底,我的第一本關於新疆的書《維吾爾假新聞的終結》(又譯作《維吾爾族假新聞的終結》)出版。在書中,我以在新疆的親歷和調查,還原了新疆棉的真相。這之後我在法國出版界幾乎遭到了全面封殺,但我始終認同希臘作家尼科斯·卡讚扎基斯的那句墓誌銘:“我一無所求,我一無所懼,我是自由的。”在追求真相的路上,難免會留下一些“戰鬥的傷痕”。但我相信,那不是恥辱,而是自由與良知的勛章。
中新社記者:觀察中國時,西方人往往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有哪些方法能幫助他們摘下“有色眼鏡”,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的中國?
馬克西姆·維瓦斯:在法國,中國的形象較為模糊。但祗要來過中國一次,人們就會驚訝地發現,現實與偏見之間存在巨大落差。以新疆為例。那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擁有遼闊的平原、雄偉的高山、廣袤的森林,融合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與現代城市生活。親眼所見,勝過千言萬語。
中國應該進一步發展旅遊業。旅遊是消除偏見、實現理解的關鍵。通過親身體驗,讓外國人能看到真實的中國,例如高樓林立的現代城市、覆蓋廣泛且高效的地鐵與高鐵係統、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自然風光和多元文化。
當然,總會有一些懷有偏見的人,但我相信,他們出發前或許有所誤解,但旅程結束後,會被中國的真實面貌所打動,甚至深深著迷。因此,讓更多外國人走進中國、瞭解中國,是打破“有色眼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新社記者:在新疆和西藏的現代化進程中,您覺得當地傳統文化面臨哪些挑戰,又有哪些新機遇?政府和社會在平衡傳統文化保護與現代化發展方面,應做哪些努力?
馬克西姆·維瓦斯:法國歷史上曾有一個時期,全國範圍內使用數十種語言,展現了豐富的語言生態。1539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頒佈《維萊科特雷法令》,正式確立法語為全國唯一的官方語言。如今,法國人可以走遍全國而無需擔心語言溝通問題,因為大家說的是同一種語言。不過,這種語言的統一,是以削弱其他語言為代價的。
中國在處理語言多樣性的問題上採取了不同方式。在西藏,漢語作為官方語言被使用,藏語也是西藏自治區的官方語言之一,兩者均是通用語言。我也親耳聽見人們用藏語交流。在新疆也是如此,維吾爾語並未被禁止,很多招牌是用維吾爾文寫的。在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我親眼看到很多學生閱讀維吾爾文、漢文和阿拉伯文書籍。
這些進步,離不開各族民眾的廣泛參與。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中國國家治理中發揮切實作用,確保政策在製定與執行中更好回應民眾需求和意願。
中新社記者:今年正值中國和歐盟建交50週年。對於更好促進中歐文化交流、增進雙方相互理解和信任,您有怎樣的思考和建議?
馬克西姆·維瓦斯:當前,國際上關於中國的輿論生態仍較複雜。在這種現實情況下,我認為中國應加大文化投入,尤其是在藝術、電影、文學、音樂等方面,以建立更多直接面向普通公眾的文化窗口,讓世界能通過中國人自己的表達認識中國。
更長遠地看,要保持樂觀與耐心。中國提出的和平發展理念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非常具有吸引力。未來我們將看到整個世界的態度出現轉變。(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