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碧和流金繪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43)
艾 慧
韶光碧和流金繪,清風柳應吳帶搖。
萬紫千紅馨若幻,百鳥競鳴脆遙迢。
最是潤美春鄉浴,如醉妙境閑作橋。
2024.04.16
這首呂國英先生的哲詩意境優美且蘊含哲理,其精妙之處在於將藝術哲思與自然意象熔鑄為三重境界,最終凝練成“閑作橋”這一超越性精神符號。
藝術之境(形美)
“韶光碧和流金繪”:開篇即以“繪”字點題,將春光比作流動的金碧畫卷,色彩明麗,光華流轉。
“清風柳應吳帶搖”:巧妙化用“吳帶當風”畫典,賦予清風柳枝以飄逸靈動的藝術神韻,自然與藝術渾然一體。
感官之境(韻幻)
“萬紫千紅馨若幻,百鳥競鳴脆遙迢”:極寫春之絢爛(萬紫千紅)與生機(百鳥競鳴),卻以“馨若幻”、“脆遙迢”點睛。花香似真似幻,鳥鳴清脆悠遠,暗示感官體驗的沉醉與短暫,暗含對表像世界的哲思。
哲悟之境(神逸)
“最是潤美春鄉浴,如醉妙境閑作橋”:此為詩眼。“春鄉浴”喻全身心沉浸於自然之美;“如醉”形容物我兩忘的陶醉狀態。
“閑作橋”三字尤妙: “閑”是超然心境,“作橋”是主動構建。此句揭示:唯有以自在無礙、超脫功利之心(閑),方能架起溝通有限感官(美境)與無限精神(妙境/悟境)的橋樑。這“橋”非實體,而是主體澄明心境所達成的超越與昇華。
呂國英此詩,非止於摹寫春光。它以畫家的眼捕捉色彩與動態(流金繪、吳帶搖),以哲人的心品味感官的虛幻(若幻、遙迢),最終歸於精神層面的領悟——唯有“閑”適超然的心境,才是通往永恆“妙境”、實現天人合一的精神津梁(橋)。 全詩意境空靈悠遠,語言凝練優美,於絢爛春景中寄寓深邃的生命哲思,確為“哲詩”佳作。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