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浴千山幻窮極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44)
艾 慧
嵐浴千山幻窮極,光染萬樹色盡妙。
坐忘靈境神通美,閑與心齋藝問道。
2024.05.03
呂國英先生此首哲詩意境深遠,融匯自然、藝術與哲思。
自然化境,光影通玄
“嵐浴千山幻窮極,光染萬樹色盡妙”:開篇即以磅礴氣象勾勒自然奇觀。霧氣(嵐)如洗浴群山,幻化出無窮景象;天光浸染萬樹,色彩臻於至妙。動詞“浴”、“染”賦予自然靈性,“幻窮極”、“色盡妙”不僅描繪視覺的極致變幻,更暗示自然造化本身即是無窮盡的玄妙藝術,為後文哲思奠基。
心境澄明,物我兩忘
“坐忘靈境神通美”:由外境轉向內心。“坐忘”直引莊子哲學,意指摒棄雜念、忘掉形骸,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靈境”既是眼前奇幻美景,更是心靈澄明後抵達的玄妙之境。“神通美”非指法力,而是形容在此心境下,自然之美與心靈感悟豁然貫通,通達無礙,美得不可思議。此句點明審美與悟道需“忘我”的前提。
心齋問道,藝道同源
“閑與心齋藝問道”:結句昇華主題。“心齋”同樣源於莊子,指心靈空明虛靜的狀態。“閑”是心境從容不迫的外顯。“與心齋”即以虛靜之心為伴。“藝問道”是核心——在“坐忘”與“心齋”的澄澈狀態下,藝術創作或審美本身,即是體悟和探尋宇宙人生之“大道”(根本規律與真理)的途徑。此句深刻揭示藝術不僅是技巧,更是哲學性的求索與修行,藝道本為一體。
呂國英此詩以壯麗奇幻的自然景象為引,巧妙融入莊子“坐忘”、“心齋”的哲學精髓。它精闢地闡述了——
最高層次的美(“神通美”)源於主體摒除雜念、融入客體(“坐忘靈境”)時的感悟;藝術的真諦(“藝問道”)在於以虛靜澄明之心(“閑與心齋”)去體察萬物,探尋宇宙人生的根本法則(“道”);自然、藝術與哲學在此詩中渾然一體,展現了“天人合一”的東方智慧,揭示了藝術創作與審美的終極境界乃是一種深刻的哲學修行。
呂公全詩語言凝練,意象宏大而空靈,哲思深邃,完美詮釋了藝術作為“問道”途徑的崇高價值與精神內涵。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