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聖靈慧彰萬有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53)
艾 慧
古聖靈慧彰萬有,今賢善修費師名。
道法自然無終始,問妙何須到青城?
(青城山遊記)
2024.05.22
心燈自照處,萬有皆青城—— 呂國英先生《青城哲思》詩境探微
一紙素箋,四行玄音。呂國英先生於青城翠微間落筆的哲思短章,非為山水紀遊,實乃一柄刺破迷障的智慧之劍,一曲喚醒本真的悟道清音。
詩行開闔,氣象崢嶸。“古聖靈慧彰萬有”,如洪鐘初震,道出先賢以靈明心性燭照寰宇、萬象皆備於道的恢弘境界;旋即筆鋒陡轉,“今賢善修費師名”,似冷電劃空,直指後世學人雖皓首窮經、勤勉修行,卻往往沉溺師承門戶之虛名,捨本逐末,徒耗精神。一“彰”一“費”,古今對照,如鏡鑒高懸,映照出世相流變中的執念與迷失。
然詩人並非止步於諷喻。第三句“道法自然無終始”,如砥柱中流,立定乾坤。此乃全篇精魂所在!大道至簡,效法自然本真;其體至大,貫通無始無終之永恆,充盈無邊無際之萬有。此七字,是宇宙律動的密碼,是破除一切時空、名相枷鎖的金鑰。它宣告:道,不在巍峨宮觀,不在繁文縟節,而在鳶飛魚躍、雲卷雲舒的活潑潑自然之中,更在澄澈無染的靈臺方寸之間。
有此洞見,末句詰問“問妙何須到青城?”便如驚雷貫耳,石破天驚!青城,道教洞天,千古聖地。然此一問,非是貶抑名山,實乃當頭棒喝:若心外求法,執著形跡,縱踏遍天下名山,叩遍萬重石階,亦如緣木求魚,與道南轅北轍!這一問,問盡了所有向外攀援的迷途,問醒了所有捨近求遠的愚頑。它斬釘截鐵地昭示:真玄妙不在遠方的聖殿,而在當下的覺悟;真道場不在他處的青城,而在自性的光明。
此詩之妙,在於其三重破執的銳利:破“名相”之執——撕開師承權威的華麗外衣;破“時空”之執——消解終始始終、聖俗界限的虛妄藩籬;破“外求”之執——斬斷汲汲於地理朝聖的向外攀緣。其藝術張力,則在兩重對照的鋒芒:古今賢愚的修行境界對照,鋪陳現實困境;前三句哲理直陳與末句雷霆反詰的問答對照,將頓悟推向巔峰。
青城山,在此詩中已超脫地理意義,化作一個巨大的象徵符號——它是所有被賦予神聖光環卻可能異化為精神枷鎖的“道場”縮影。詩人以其遊歷為引,卻最終完成了一次對精神朝聖本質的深刻解構與重構。他引領我們洞見:大道如空氣般彌漫,自然即最莊嚴的道場,覺悟的心燈點亮處,一草一木、一呼一吸間,俱是青城玄境。
呂國英《青城哲思》,非詩也,乃一篇以天地為紙、智慧為墨的現代悟道宣言。它以最凝練的語言,承載最磅礴的哲思,如清泉滌蕩塵慮,似明鏡照見本真。它警醒世人:莫向心外覓靈山,心燈自照處,萬有皆青城。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