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整体修复,分化格局显现
2025年,新能源行业在经历数年沉寂后迎来整体修复行情。然而,近几个月产业链内部却出现明显分化:上游锂资源与中游电池板块强势反弹,而下游整车制造却持续承压。
据统计,市值最大的代表企业中,赣锋锂业(01772.HK)三个月内涨幅超过80%,宁德时代(03750.HK)涨幅接近50%,而比亚迪股份(01211.HK)同期却下跌逾10%。
二、上游锂资源:供给出清与政策加持
碳酸锂价格自2022年高点60万元/吨持续下跌,至2025年中已跌去近90%。7月“反内卷”政策出台后,价格止跌回升。8月宁德时代旗下宜春锂矿停产,占国内产能8.5%,引发第二轮涨价潮。
9月底,美国政府入股 Lithium Americas(LAC.US),锂资源被纳入关键矿产战略,全球锂矿股应声上涨,板块战略价值再度获得重估。
三、中游电池:排产强劲与固态电池新叙事
近期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高企,储能电芯占比已超40%。AI时代下,数据中心对电力稳定性要求高,储能系统订单激增。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推进,2026年或成产业化元年,2027年有望量产。工信部将其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未来有望拓展至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四、下游车企:补贴退坡与需求承压
比亚迪9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15.8%,整体销量转负,为19个月来首次。政策收紧导致以旧换新资金透支,H2补贴额度不足全年50%,多地上牌限制、申领门槛提高。
上游涨价难以顺利转嫁至终端,车企利润空间被压缩。海外市场增长未能弥补国内下滑,仅蔚来表现相对强势。
五、出口管制与关税风险再起
自2025年11月8日起,中国将对锂电池及相关材料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短期内或刺激抢出口,后续海外需求或受抑制。
特朗普政府威胁加征新能源关税,行业不确定性加剧,市场波动陡然放大。
六、四季度展望:预期与现实的博弈
行业核心问题在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能否通过终端销量放量顺利传导?若车市无法承接成本压力,产业链利润将面临再分配。
当前锂价虽企稳,但未能同步反映在商品价格上,显示市场仍在观望。四季度将成为验证“高预期”能否落地的关键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