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夜靜醉空籟

夜靜醉空籟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73

 

 

夜靜醉空籟,日囂逮逐塵。

極境逾天我,禦靈縱逍遙。

2023.11.23

 

呂國英先生的此首哲詩雖僅四句,卻蘊含深邃的哲思與超然的意境,筆者試作如下為賞析評論——

 

動靜對照,境界立顯

 

“夜靜醉空籟”——以“靜”為基,“醉”顯沉迷,沉浸於天地自然之音(空籟),喻示超脫物外、與宇宙共鳴的精神沉醉。

“日囂逮逐塵”——“囂”與“逐塵”生動勾勒白晝喧囂、世人追名逐利的庸碌之態。

對比效果:一靜一動,一超然一沉淪,瞬間拉開精神境界的層次,奠定全詩超越世俗的基調。

 

突破極限,抵達自由

 

“極境逾天我”——“極境”指精神所能抵達的至高境界。“逾”是關鍵,強調突破與超越。“天我”可解為“天”(自然/宇宙法則)與“我”(個體/小我)的界限或二元對立。

哲學意蘊: 此句直指核心哲思——真正的至高境界,在於突破“天人相隔”、“物我對立”的認知局限,達到“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圓融無礙。

 

駕馭靈性,終極逍遙

 

“禦靈逾逍遙”——“禦靈”意為駕馭、主宰自身的靈性(精神/意識/本真)。“逾逍遙”則是在此基礎上超越了通常理解的“逍遙”(自在無拘)。

境界昇華:此句是“極境逾天我”的必然結果與狀態呈現。唯有突破物我界限,才能真正主宰內在靈性,從而抵達一種比傳統“逍遙”更徹底、更本源、更無待的絕對自由之境。

 

核心哲思與藝術特色

 

雙重超越: 全詩核心在於“逾”字體現的雙重超越—— 超越塵世喧囂(第一層),進而超越“天我”界限與“逍遙”概念本身(第二層,更本質的超越)。

凝練宏大: 語言高度凝練,短短二十字構築了從塵世到精神極境的宏大圖景,意象(空籟、塵、天我、靈)富有哲理深度與象徵性。

道家精髓的深化: 明顯蘊含道家追求精神自由、物我兩忘的思想,但“逾天我”、“縱逍遙”的表述更具現代哲思色彩,強調了對傳統境界的突破性認知,指向一種更絕對、更本源的精神存在狀態。

 

呂國英此哲詩以精妙對比開篇,直指超越塵囂之必要。核心後兩句通過“逾”與“縱”字的強調,構建了震撼的哲學命題:真正的精神極境在於突破“天”(宇宙法則/客體)與“我”(個體/主體)的二元對立,唯有如此,方能徹底駕馭靈性,臻達超越一切概念束縛、至為純粹的終極逍遙之境。全詩是追求絕對精神自由與宇宙本源合一的深刻宣言,言簡意賅,意境宏闊,哲思光芒璀璨。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