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雲洗,極目九萬裏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43)
艾 慧
天高雲洗,極目九萬裏。
未窮空深不言諦,疾步蒼宇尋覓。
浩瀚星宿弗仁,唯待殊選臨門。
縱有天眼守望,何愁牽手星神?
2024.10.13
空深問知音
——讀呂國英哲詩《天高雲洗,極目九萬裏》
呂國英先生的詩作,以天地為紙,以哲思為墨,在浩瀚宇宙間勾勒出人類永恆的追尋。這首《天高雲洗》恰似一扇通向星海的窗,我們得以透過它眺望那無垠的深空,也反觀自身存在的渺小與壯麗。
“天高雲洗,極目九萬裏”,開篇即展露天穹浩蕩之境。雲洗碧空,目極寰宇,詩人以最簡淨的筆觸繪出宇宙的澄明與遼闊。這不是凡俗視野的眺望,而是靈魂出離塵世的遠航,令人想起莊子“扶搖而上九萬裏”的逍遙,卻又帶著現代科學時代的清醒與求索。
“未窮空深不言諦,疾步蒼宇尋覓”二句,道出人類認知的局限與不屈。宇宙的沉默並非拒絕回應,而是以它亙古的深邃等待解讀。詩人用“疾步”二字妙極——既是現代科技追趕的腳步,亦是思想穿越光年的疾馳,人類從未停止向未知奔去的姿態。
“浩瀚星宿弗仁,唯待殊選臨門”,此處暗合老子“天地不仁”的宇宙觀,星辰運行自有其律,不因人類意志而轉移。但詩人並未陷入虛無,而是提出“殊選”的概念——宇宙固然冷漠,卻為準備好的人留門。這種思考既保有對天道的敬畏,又頌揚了人類的主動精神。
末句“縱有天眼守望,何愁牽手星神?”將現代科技意象融入詩意語境。“天眼”既是國之重器,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徵;“星神”作為高等文明的代稱,不再遙不可及。詩中透露出一種樂觀的篤定:當科技與哲思並進,人類終將在星辰間找到知音。
全詩僅六句,卻囊括古典意境與現代精神,平衡科技理性與詩性智慧。呂國英以哲學家的深邃與詩人的靈性,為我們書寫了一則屬於這個時代的宇宙寓言——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星空不在遠方,而在那些永不停止追尋的心靈之中;真正的相遇不在距離的縮短,而在文明與文明之間的相互照亮。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