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444天:拜登晤桑切斯談俄烏戰事強調支持烏克蘭,俄認從巴赫姆特以北撤退 瓦格納首腦:應稱為潰敗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后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VOA英語視頻:救援使命——把被轉移至俄羅斯的烏克蘭兒童接回家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3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444天。

拜登(右)在白宮會見到訪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到訪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談及俄烏戰事,兩人同時強調對烏克蘭的支持。

報道說桑切斯在會面時,將戰爭歸咎於俄羅斯總統普京;他說西班牙致力實現持久和公正的和平,亦充分尊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原則。兩國領袖亦討論到非法移民帶來的挑戰,拜登讚賞桑切斯處理問題的手法;雙方又簽署國防合作協議。

路透社較早時引述外交消息報道,中國與巴西對俄烏戰事中的看法,是拜登與桑切斯的討論議題之一;桑切斯建議拜登聽取受戰爭影響的非北約國家意見。有白宮官員就認為,中國與巴西可以在最終和談中發揮作用,同時強調結束戰爭必須尊重有關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2023年5月13日俄烏衝突最新進展:

  •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星期五在視頻講話中說,俄軍士兵“已經在自己的心中輸掉了這場戰爭。”他說,烏克蘭必須進一步向俄軍施壓,讓他們因為自己的挫敗感而犯錯誤、受損失並最終被打敗。
  •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科比說,美國對巴赫穆特的評估是,這座城市仍是雙方爭奪地域。
  • 英國國防部說,俄羅斯可能已經招募了最多達1萬名囚犯,讓他們加入那些被徵召入伍的新兵,去烏克蘭作戰。
  •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到訪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談及俄烏戰事,兩人同時強調對烏克蘭的支持。
  • 義大利官員今天告訴法新社,預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明天在羅馬與義大利總統馬達雷拉會談;消息人士則提到,澤連斯基也可能會晤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 烏克蘭5月12日周五宣布,烏軍在與俄羅斯軍隊交戰的中心—巴赫穆特取得突破。俄軍起先予以否認,最終承認在巴赫穆特市以北後退。
  • 美國駐南非大使布里格提(Reuben Brigety)日前宣稱,去年12月南非通過一艘貨船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消息一出引發各國關注,南非政府則表示會徹查此案。經過國際關係與合作部(Dirco)介入後,布里格提今日(13)在推特上為自己先前的言論發表道歉聲明,並表示在與Dirco部長交談中堅定了兩國的夥伴關係。

———————————-

瓦格納首腦:應稱為潰敗

烏克蘭軍隊發動新一輪攻勢後,俄羅斯今天承認,俄軍已從烏克蘭東部城市巴赫姆特以北撤退;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直言,這次撤退是一次潰敗。

準軍事部隊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創始人葉夫根尼·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星期五(5月12日)嚴厲批評俄羅斯軍方。他說,在雙方激烈爭奪的烏東城市巴赫穆特及周圍,俄軍部隊放棄了側翼陣地,致使烏軍在各個方向攻取了地盤。

這位僱傭軍集團的百萬富翁首領在星期五公佈的視頻中說:巴赫穆特“側翼在瓦解,前線在崩潰”,俄軍在當地“棄陣脫逃”,致使烏軍控制了恰索夫亞爾-巴赫穆特公路。這是曾被瓦格納武裝封鎖的一條關鍵補給線。

普里戈津再次指責俄羅斯國防部扣住彈藥不給瓦格納集團。俄羅斯國防部之前否認了這種說法。他還嘲笑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把俄軍撤退形容為“戰術後退”。

科納申科夫在星期五早些時候的記者會上描述說,俄軍在頓涅茨克地區取得進展,並擊退了烏軍,打死打傷900烏軍。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漢娜·馬利亞爾(Hanna Malyar)星期五反駁了俄方宣稱的戰果。

普里戈津說,國防部粉飾局勢的做法將導致俄羅斯的重大悲劇。他直接點名國防部說:“你們必須立即停止說謊。”

烏軍推進

烏克蘭軍隊指揮官表示,本星期,烏軍收復了巴赫穆特周圍的一些領土。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利亞爾星期五在電報(Telegram)平台上的一則帖文中證實,烏軍正在這座城市附近攻取地盤。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五在每晚視頻講話中說,他同天早些時候會晤了烏克蘭軍方的最高指揮官們。他說,地面部隊指揮官亞歷山大·瑟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將軍報告說,他的部隊“頂住了敵人,甚至在某些方向反推過去。”

澤連斯基還說,俄軍士氣低靡。

他說:“佔領者已經在心理上為失敗做準備了。他們已經在自己的心中輸掉了這場戰爭。”

在華盛頓,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科比(John Kirby)說,巴赫穆特仍然是雙方爭奪地域。

科比說:“烏克蘭人沒有放棄對巴赫穆特的防守,俄羅斯人也沒有放棄攻占巴赫穆特的企圖。”

他說:“每一天,戰線都在前後變化。我的意思是說,有時是一個街區一個街區的變化。”

穀物

與此同時,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五說,在重啟穀物協議的談判進展方面沒有消息可以報告。這項協議允許把糧食從烏克蘭港口運往非洲和其他食品短缺地區。

佩斯科夫在與記者進行的例行電話記者會期間說,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有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和聯合國官員參加的會談仍在繼續,沒有就延長協議做出新的決定。穀物協議定於下星期三到期。

土耳其星期五晚些時候說,各方正在接近達成協議。

土耳其國防部長胡盧西·阿卡爾(Hulusi Akar)在一項聲明中說:“我們正在朝著延長穀物協議的方向走。”

反攻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星期四發表的採訪中對歐洲廣播媒體說,基輔方面正在把反攻的開始時間推後,因為烏軍缺乏足夠的西方武器,無法在避免蒙受太多傷亡的情況下取得成功。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說,澤連斯基說:“我們可以向前推進並取得成功。”

“但我們會犧牲很多人。我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報導援引他的話說。“因此,我們需要等待。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在裝備方面,還沒有萬事俱備。”

烏克蘭為反攻所作的準備星期四得到了一大助力。英國當天宣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巡航導彈,使基輔有能力擊中遠離前線的俄軍。

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Ben Wallace)向英國議員證實,英國將向烏克蘭捐助風暴影(Storm Shadow)導彈。

華萊士說:“使用風暴影將使烏克蘭能夠擊退駐紮在烏克蘭主權領土上的俄羅斯部隊。”他沒有具體說明英國正在交付多少枚導彈。

風暴影導彈射程超過250公里,將使烏克蘭有能力打擊遠離前線的俄羅斯目標,最遠可以打到莫斯科佔領的克里米亞。

不過,英國媒體報導說,基輔方面已保證不會使用這種導彈打擊俄羅斯領土。

針對倫敦方面的舉措,克里姆林宮威脅要採取“應有”措施。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對記者們說:“我軍必須做出應有回應,絕對會在軍事方面做出必要決定。”

俄扶植烏東官員稱遭烏軍飛彈襲擊 6童受傷、工廠被毀

 

烏克蘭武裝部隊近期開始反攻,莫斯科扶植官員表示,烏軍部隊朝前線後方約100公里處的俄軍佔領盧甘斯克(Luhansk)的主要城市發射飛彈,造成6名兒童、1名俄羅斯議員受傷,還有閒置的工廠被毀。

根據《路透》報導,盧甘斯克當局在社群軟體Telegram當地時間12日發文,內容提到2枚烏軍製造的GROM戰術飛彈襲擊當地1座包裝工廠、1棟清潔材料製造廠的行政大樓,另外還有5戶民宅窗戶被炸毀,這則貼文有附上1張照片,可見顯示一棟大樓建築已成廢墟,僅存一面牆。

盧甘斯克州去年遭俄軍併吞,莫斯科在烏東扶植的「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領袖帕斯特爾奈克(Leonid Pasechnik)認為,「這是基輔恐怖政權再次試圖恐嚇平民」,這次有6名兒童受傷;其他官員說,俄羅斯下議院「國家杜馬」(State Duma)議員沃洛達茨基(Viktor Volodatsky)也有受傷。

帕斯特爾奈克認為,烏軍這次襲擊是為中斷盧甘斯克當地的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慶祝活動。

報導稱,據社群媒體公開影片可見,盧甘斯克市有濃密黑煙直竄上空,由於這座城市距離烏克蘭陣地很遠,分析人士猜測,烏軍可能使用射程較長的飛彈攻擊。目前基輔當局尚未發布正式聲明聲稱發動攻擊。

據悉,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11日宣布,將提供烏國「暴風之影」(Storm Shadow)巡弋飛彈,成為第1個提供烏軍長程攻擊武器的國家。暴風之影是空射飛彈,射程最遠可達350英里(約563公里),外銷版射程則為155英里(約250公里)。

烏軍清理巴赫姆特戰壕 俄軍拒降舉槍自戕

推特帳號「@Roadster1978」PO出一段影片,影片一開始樹林內有幾名俄軍躲藏其中,接著烏克蘭戰車緩緩駛過,對著最靠近道路的俄軍士兵開砲,接著烏克蘭士兵從戰車上下車,對著戰壕附近的俄軍火力壓制。

幾名俄軍當場被擊斃,樹叢後方有幾名俄軍一開始還想逃跑,結果疑似中彈不斷在地上翻滾,這時有名俄軍爬向自己的武器,最後舉槍自戕,「@Roadster1978」在推文中表示,烏克蘭軍隊正在清理巴赫姆特的戰壕,影片的最後一名俄軍為了不被俘虜開槍自戕。

分析:

救援使命:把被“轉移”至俄羅斯的烏克蘭兒童接回家

2022年2月,俄羅斯一夜之間佔領了伊琳娜·格林欽科(Iryna Grinchenko)所在的哈爾科夫州城鎮。“我們一覺醒來,這裡歸俄羅斯管了,”她說。

戰鬥去年整個夏天持續不斷。在此期間,俄羅斯當局對家長們說,他們的孩子可以被轉移到營地裡,孩子們可以在陽光下嬉戲,還可以學習。

格林欽科說:“我當時想:’我的孩子們好久沒見過大海了。’”

那個時候已是夏末,其他家長已經把孩子們送到這些俄羅斯贊助的“夏令營”了。她說:“我想讓孩子們脫離戰火,輕鬆一下,結交新朋友。”

格林欽科把兩個女兒——12歲的娜斯蒂婭(Nastia)和11歲的克謝妮亞(Ksenia)送去免費度假。帶領孩子們的是她本人認識的當地教師。把孩子送走似乎比讓孩子留在家更安全。

另一種暴力

一開始,格林欽科為自己做出的決定感到高興。在烏克蘭去年秋天為收復哈爾科夫州而苦戰之際,她親眼看到鄰居的孩子為了躲炸彈而驚恐地藏在地堡裡。而她的女兒則安全地遠離暴力。

然而,維權組織和烏克蘭官員說,格林欽科和她家是另一種暴力的受害者。他們說,有1.9萬多未成年人從被俄軍佔領或曾經被其占領的烏克蘭地區被帶去俄羅斯,通常是名義上是度假,其實是強行向他們灌輸俄羅斯教育,實際上是“抹去”他們的烏克蘭身份認同。只有不到400人後來返家。

“他們強迫他們唱俄羅斯歌、俄羅斯國歌,上俄羅斯學校,” 拯救烏克蘭(Save Ukraine)組織的負責人尼古拉·庫列巴(Mykola Kuleba)說。該組織幫助父母去俄羅斯逐一領回他們自己的孩子。“他們開辦特殊的課程,給孩子們洗腦,”庫列巴解釋說。

烏克蘭非政府組織拯救烏克蘭的首席執行官尼古拉·庫列巴2023年4月14日在基輔接受采訪。(美國之音博夏特拍攝)

俄羅斯官員說,這些指控毫無根據,那些在俄羅斯贊助下離開烏克蘭的孩子這樣做是為了逃避戰火,得到了家長或有關當局的同意。

救援使命

當格林欽科把女兒送去俄羅斯的時候,她以為她們會離開24天。有些孩子去俄羅斯“度假”後已經按時回來了,而且有著愉快的記憶。

然而,幾個星期變成了幾個月,接著,某一天她一覺醒來時又發現,烏克蘭收復了她所在的城鎮。事實上的邊界線移動了,她和女兒實際上被分隔在了兩個國家。

“我們在波蘭的親戚反應不好,他們說:’如果你不立即把她們接回來,你也許就永遠接不回來了,”她解釋說。“他們害怕孩子再也無法回烏克蘭了。”

格林欽科向拯救烏克蘭組織尋求幫助,開始了前往俄羅斯接回孩子的漫長旅途。該組織將這些旅途稱為由家長或監護人展開的“救援使命”。如果是家長親自到場認領自己的孩子,俄羅斯當局還沒有予以阻止過。

格林欽科意識到在俄羅斯“度假”的女兒們的監護人已不再是她認識的本地教師後,決定把孩子接回家。(2023年4月10日,美國之音博夏特拍攝)

然而庫列巴說,這些使命很棘手,有時還很危險。他補充說,有人數不詳的烏克蘭兒童被寄養、領養或者在俄羅斯上學。

在莫斯科機場,包括格林欽科在內的父母們被當局攔下並盤問了10多個小時。庫列巴說,有的時候,孩子本人不想回烏克蘭。

“(俄羅斯當局)每時每刻都在對他們說烏克蘭的壞話,”庫列巴解釋說。他說,孩子們被告知,“烏克蘭沒人要你們——你們的家長或你們的國家都不要你們。忘了它吧。我們可以給你俄羅斯公民身份,你們在這裡會幸福的。”

逮捕令與國際譴責

今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向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和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瑪麗亞·利沃瓦-別洛娃(Maria Lvova-Belova)發出了逮捕令,原因是把烏克蘭兒童“非法驅逐”至俄羅斯。

4月末,歐洲委員會公佈了一份決議草案,呼籲對把烏克蘭兒童“強迫轉移”至俄羅斯採取行動,這些兒童包括孤兒、殘障兒童、在家長陪伴下的兒童以及被帶去“度假卻從未歸家”的兒童。

這項決議接著說:“在強迫轉移兒童案中,種族滅絕罪行已經抬頭,必須予以徹底調查和起訴。”

利沃瓦-別洛娃說,這些是出於人道原因而被拯救的兒童。她把刑事指控稱為烏克蘭和西方的“串謀”。莫斯科否認綁架兒童,並聲稱,轉移兒童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利沃瓦-別洛娃誓言要繼續把孩子從衝突區帶出來。

她5月初對VICE新聞(VICE News)說:“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對自己參與的任何行動都不感到恥辱,因為這完全是為了孩子們,是為了孩子們。”

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州,在曾被俄羅斯佔領的地區搭建的一座臨時橋樑讓人們可以越過湖水抵達與俄羅斯接壤地段。(2023年4月10日,美國之音博夏特拍攝)

對返回烏克蘭的孩子們來說,返家之旅既有甜蜜也有苦痛。在越過一座斷裂的界橋進入與俄羅斯交界的哈爾科夫州鄉間地區之前,娜斯蒂婭和克謝妮亞說,她們在俄羅斯度過的了美好的時間。教師對她們很友善,經常帶著糖果來到課堂。孩子們穿著得體,梳洗整齊,拿著新玩具,包括一個大大的粉色毛絨獨角獸。

娜斯蒂婭說,俄羅斯的學校教她們當地歷史和語言,但是對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隻字不提。當她們離開烏克蘭時,他們沿途經過的大城小鎮都完好無損,如今,在幾乎時刻不停的炸彈傾斜之下,家鄉已經是滿目瘡痍,廢墟遍布。

看到所有這些轟擊造成的後果之後,娜斯蒂婭輕聲說:“我沒料到有這麼多的破壞,”

中國派李輝訪烏克蘭等5國 分析:給俄羅斯的定心丸

擔負著調停俄烏衝突重任的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下週一(5月15日)起將啟程前往烏克蘭和俄羅斯等國訪問,正式為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展開斡旋行動。

“5月15日起,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大使將赴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五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進行溝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星期五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中國政府一再聲稱在俄烏戰爭中堅持中立的立場,但是由於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舉行高峰會,聲稱兩國合作“沒有上限”,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北京又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徑,拒絕參與西方對俄羅斯的製裁行動,因此當北京在俄烏衝突一周年之際推出一份有關解決俄烏衝突的12點和談計劃時,烏克蘭的歐美支持者都對北京的中立立場和調解人身份持高度懷疑的態度。特別是北京提出的和平方案中沒有包含俄羅斯從被佔領土撤軍的要求,因此更引起多個國家的不滿。

經過烏克蘭及其盟友的多方呼籲,俄烏開戰後已經兩度與普京舉行面對面會晤的習近平上個月終於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了電話,中國政府同時任命曾經擔任過中國駐俄大使、與俄國政府以及普京關係密切的李輝擔任調解俄烏衝突的特使。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方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此次中方代表赴有關國家訪問,是中方致力於勸和促談的又一體現,充分錶明中方鑑定站在和平一邊,”汪文斌說。

汪文斌雖然宣布李輝將於下週一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等國進行訪問,卻並沒有公佈詳細的訪問行程。

美聯社在報導中指出,北京過去一直刻意避免介入其他國家之間的衝突。但是自從北京今年三月成功斡旋中東的兩個宿敵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重歸於好,恢復邦交之後,似乎更願意在國際舞台上施展其外交影響力。

在美國和西方對莫斯科實施嚴厲制裁,切斷幾乎所有的經濟聯繫,讓莫斯科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國際“孤兒”之後,北京對莫斯科仍然不離不棄,中俄關係越趨密切。由於中國是俄羅斯油氣的最大買家,北京對莫斯科也擁有強大的經濟槓桿。

在中俄關係日益密切的同時,美中關係卻因為在經貿、科技、台灣等問題上的嚴重分歧而持續惡化,並且因為今年二月中國高空偵察氣球入侵美國領空遭到擊落一事而跌入谷底。氣球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被迫取消了原定對中國的訪問,而美方希望為這次訪問另定行期的努力一直未果。

不過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於本週三和周四在維也納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進行了一共長達10個小時的會晤。汪文斌在星期五的記者會上表示,兩人就穩定和改善雙邊關係進行了“坦率、深入、實質性和建設性”的對話。

中國政府任命李輝擔任俄烏戰爭調停人之初,外界曾有分析人士擔心李輝由於與俄羅斯工作關係密切、與普京私交很好而影響他在調停、斡旋工作中保持中立立場,但是也有專家認為,一個對俄羅斯非常了解同時也讓俄羅斯放心的人可能有助於莫斯科聽取李輝的勸導和忠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二月在聯合國安理會烏克蘭問題部長級會議上曾經對中國提出的12點和平計劃表達明確的懷疑態度。“安理會任何成員國都不應在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及聯合國憲章發動戰爭的同時呼籲和平,”布林肯說。

但是布林肯上個星期公開承認,中國有可能在俄烏和談中發揮“非常有益”的作用。有專家分析說,美國立場的轉變主要為了對一些歐洲盟友的態度作回應,因為這些歐洲盟友認為,習近平可能是唯一一位可以影響普京對俄烏戰爭看法的領導人。

“當前烏克蘭危機仍在延宕升級,外溢效應持續顯現,國際社會對停火止戰、緩和局勢的呼聲越來越高。中方願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在停火止戰、開啟和談、避免局勢升級等方面凝聚更多國際共識,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作出中國貢獻,”汪文斌在星期五舉行的記者會上說。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70歲的李輝是黑龍江人,他與俄羅斯關係親密,曾擔任10年駐俄羅斯大使。2019年卸任前發表署名文章,提及他在俄羅斯工作10年是他外交生涯中最難忘的10年。2019年,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曾授予他「友誼勳章」。

對於中國任命李輝為特別代表,烏克蘭外交部聲明稱,基輔希望李輝對該地區較深的了解能夠有助於他與各方進行公正有效的溝通。

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政治學教授陳澄對BBC中文表示,選李輝做特使,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給俄羅斯的一顆「定心丸」,有助於打消俄羅斯的顧慮。

陳澄指出,當然這對於烏克蘭和西方來說,無助於改變所認為中國偏向俄羅斯的印象。「中國也許確實不是理想的中立調停者,但是,在西方全力支持烏克蘭的背景下,中國的參與卻成為把俄羅斯帶上談判桌的一種必需條件」。

此外,在中國表示將派遣特使到烏克蘭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早一步於8至12日日訪問德國、法國和挪威。

陳澄認為,中國要樹立自己的全球大國形象,就必須在外交上積極主動展現能力。這些外交活動旨在為俄烏戰爭未來的政治解決做好鋪墊,設立框架。中國希望以此博得第三世界國家和一些不希望俄烏之間長期戰爭的歐洲國家好感和支持。

國際反應:

歐盟希望“重新校正”對中國的立場

歐洲聯盟外交政策主管表示,歐盟各國外交部長周五(5月12日)同意有必要“重新校正” 歐洲對中國的立場,以減少依賴關係,並勸誘北京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布魯塞爾敦促歐盟的27個國家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方面達成共識,因為一個更加強勢的北京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其影響力。

在瑞典主辦的一次會議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向歐盟國家外長們提交了一份文件,概述了“界定”和“重新校正我們對中國立場”的必要性。

“考慮到中國最近的國內變化及其外交政策軌跡,他們同意重新校正我們與中國關係的戰略基線,”博雷利說。

博雷利說,歐盟堅持其現有的中國願景,即中國同時是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對手。

他強調,面對根本不同的價值觀和經濟體系,歐盟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與此同時,與北京“接觸”仍然很重要。

但是他表示,調整後的政策並非旨在使歐洲與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脫鉤”,而是“平衡”這種關係。

爭論點中最緊迫的問題是,中國拒絕譴責其親密盟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向莫斯科施壓以停止對烏克蘭的襲擊。

博雷利承認,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在持續的烏克蘭衝突中因中國的立場而緊張。

中國與俄羅斯

博雷利說:“如果中國不推動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將無法正常發展”。

布魯塞爾提議限制向八家涉嫌向俄羅斯輸出敏感技術的中國公司的出口,這一提議激怒了北京。

在本週的歐洲之行中,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警告說,如果歐盟執意著手實施任何制裁,北京將採取“必要措施”。

在柏林,秦剛與德國外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烏克蘭問題上發生爭論,貝爾博克堅持認為中國宣稱的“中立意味著站在侵略者一邊”。

週五,貝爾伯克強調,該提案“不是關於經濟制裁”,而是關於防止“其他國家向俄羅斯運送戰爭物資”。

在上個月訪問中國時,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撕開了歐盟的裂痕,他稱歐洲不應自動遵循美國的台灣政策,而應避免“不屬於我們的危機”。

這引起了其他一些歐洲盟國的激烈批評,這些盟國將美國視為對抗俄羅斯的安全保障者。

法新社報導說,波蘭外交部副部長帕維爾·雅布隆斯基(Pawel Jablonski)週五表示,“任何違反國際法”或使“安全惡化”的企圖都應予以“果斷的回答”。

雅布隆斯基還強調,歐盟不依賴中國很重要,並將次與歐洲“依賴”俄羅斯能源的情況進行了比較。

“同樣的錯誤”

“我們不應該在未來依賴任何國家。我們應該找到一種方法成為合作夥伴而不是客戶,”雅布隆斯基告訴記者們。

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爾·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同意這一觀點,他說:“我們不能犯與俄羅斯打交道時所犯的錯誤”,同時補充說,應該更加“謹慎”地對待中國。

與此同時,捷克共和國總統彼得·帕維爾(Petr Pavel)週五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對中國在俄烏衝突上的立場表達了關切。他強調說,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民主國家必須保持團結。

帕維爾說:“一方面,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在俄羅斯烏克蘭衝突上的表現讓我們對中國有了清醒的了解,因為我們看到中國並不像它試圖標榜的那樣是一個有建設性的參與者。我們看到它的戰略目標與我們的並不兼容,中國社會建立的價值觀基礎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是我們的價值觀,如果我們在中國問題上要保持平衡,我們需要盡可能地團結行動,不僅是與歐盟或歐洲,而是盡可能地與全世界所有的民主國家團結。 ”

他還說:“顯然中國樂於進行任何雙邊會晤, 抓住任何機會分裂歐洲國家或將歐洲與美國分裂,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強調我們只有團結才能在與中國的關係上成功。”

另一方面,在訪問立陶宛鄰國挪威期間,秦剛呼籲歐洲和中國共同“反對新冷戰”。

秦剛說,“’新冷戰’只會帶來更大災難,嚴重損害中歐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週五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外長會議無意達成任何具體結論,關於中國的辯論將在6月的領導人峰會上繼續進行。

歐盟部長們將在周六與亞太地區的同行舉行會議,跟進有關中國事務的討論。

法新社的報導提到,隨著會談議題轉向安全問題,包括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北京將再次成為“房間裡的大象”,也就是在場的人雖然不想談卻避不開的重要事情。

但一位歐盟高級官員對法新社表示,這次會議首先是關於“建立夥伴關係”。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