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249天:烏克蘭:星鏈全球斷網影響作戰,波蘭總理警告:歐洲應準備好2027年前與俄爆發衝突

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249天。

烏克蘭一處城鎮遭俄羅斯攻擊損壞,街頭布滿反無人機網。(路透社)

2025年7月27日最新進展:

烏克蘭:星鏈全球斷網影響作戰

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昨天在全球各地大規模中斷,一名烏克蘭高階指揮官今天說,烏軍使用的星鏈夜裡也中斷了兩個半小時。

路透社報導,烏軍在戰場通訊和一些無人機任務上非常依賴星鏈終端機;在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的3年半來,已證實這些終端機能抵禦刺探和訊號干擾。

根據烏克蘭政府在社群媒體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烏克蘭已收到5萬台以上的星鏈終端機。

星鏈昨天發生全球性大當機,內部軟體故障導致數萬名用戶離線。

烏克蘭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布洛夫迪(Robert Brovdi)於當地時間昨晚10時41分在通訊應用程式Telegram寫道:「整條前線的星鏈都中斷了。」

星鏈在約140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600萬名用戶。星鏈隨後透過社群平台X承認全球網路中斷,稱「我們正積極採取解決措施」。

布洛夫迪後來更新貼文說,到了今天凌晨1時5分左右,問題已經解決。他說,這次事件凸顯依賴星鏈系統的風險,主張使用更多元的通訊和連線方式。

布洛夫迪寫道:「戰鬥任務是在沒有(影片)供應的情況下執行,戰場偵察是靠攻擊(無人機)完成。」

一名不具名的烏克蘭無人機指揮官告訴路透社,由於網路中斷,他的部隊不得不延後多項戰鬥行動。

烏克蘭系統OCHI專門集中處理數以千計無人機部隊人員從前線傳回的消息,創始人德米崔耶夫(Oleksandr Dmitriev)說,這次網路中斷事件顯示,仰賴雲端服務來指揮部隊、傳達戰場無人機偵察情報存在「巨大風險」。

他說:「一旦網路連線斷掉…實際上就沒了指揮戰鬥任務的能力。」因此他主張改用不仰賴網路的本土通訊系統。

無人機操作依賴於星鏈

國際反應

波蘭總理警告:歐洲應準備好2027年前與俄爆發衝突

波蘭總理圖斯克周六警告,歐洲和波蘭應為最遲在2027年與俄羅斯可能爆發的重大衝突做好準備。此番言論呼應了北約最高指揮官的評估,認為俄羅斯和中國可能屆時尋求與北約及美國對抗。與此同時,有關中國2027年「武統」台灣的討論也持續升溫,為地區安全增添不確定性。

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周六(7月26日)表示,歐洲和波蘭應為最遲在2027年與俄羅斯可能爆發的重大衝突做好準備。

據波蘭通訊社(PAP)報導,圖斯克表示,他的政府將在未來兩年內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來穩定波蘭局勢並確保國家安全。

圖斯克提到了新任北約最高指揮官格林克維奇(Alexus Grynkewich)的類似評估。圖斯克表示,他此前曾與格林克維奇進行過交流。根據這一評估,俄羅斯和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變得足夠強大,以尋求與北約和美國進行協調對抗。

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西方軍事專家中流傳著關於其他歐洲國家何時可能面臨侵略的一系列可能情景。2027年是迄今為止提到的最早估計時間。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利烏斯(Boris Pistorius)則表示可能是2029年。

歐盟成員國正在重新武裝,目標是到2030年能夠擊退俄羅斯的襲擊。俄羅斯也在擴充其武裝力量。然而,莫斯科領導層駁斥了北約領土將受到攻擊的說法,稱之為無稽之談。

俄羅斯報紙《共青團真理報》最近則顛倒了說法,聲稱北約計劃在2027年攻擊俄羅斯。俄羅斯目前仍每天對烏克蘭發動襲擊,這是克里姆林宮於2022年發動的全面入侵烏克蘭行動的一部分。

美點名中國別再助俄侵烏

美國25日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SC)會議告訴中國,應「停止助長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國則指控美方試圖推卸責任和挑起對峙。

美國駐聯合國代理大使謝伊(Dorothy Shea)敦促各國停止對俄出口軍民兩用貨品,尤其點名中國,美方認為這會助長俄羅斯戰爭工業基礎,使得俄羅斯能夠對烏克蘭發動無人機和飛彈攻擊。

謝伊在擁有15個理事國的安理會會議上說:「北京聲稱已對軍民兩用貨品實施嚴格出口管制的說法不攻自破,因為每天都能在俄羅斯用於對付烏克蘭的無人機、武器和車輛中發現中國製造的零組件。」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耿爽回應說,中國並未在烏克蘭開啟戰端,也未加入衝突,從未提供致命武器,並且一直「嚴格控制軍民兩用材料,包括無人機出口」。

他告訴安理會:「我們敦促美方停止在烏克蘭問題上甩鍋推責、製造對立,多為停火止戰、勸和促談做出一些切實努力。」

路透社本月23日曾報導,中國製造的發動機正透過幌子公司被秘密運給俄羅斯一家國營無人機製造商,並貼上「工業製冷設備」標籤,以在西方制裁後規避檢查。

謝伊說:「如果中國真心要和平,就應該停止助長俄羅斯侵略行為。

分析

滿洲里的鐵路設施與市中心一景。

中國邊境小城滿洲里 凸顯中俄經濟緊密交織

紐約時報報導,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俄貿易持續升溫,位於中國邊境的滿洲里成為「俄羅斯供應,中國加工」的重要樞紐,既呈現兩國經濟緊密交織,也凸顯俄羅斯經濟地位下降。而中國幫助俄國挺過國際制裁,助長戰爭經濟,也使中歐關係緊張。

紐約時報中文網24日報導,在中俄邊境的滿洲里,來自俄羅斯的火車和卡車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將用於製造家具的西伯利亞木材、可壓成菜籽油的油菜籽,送到滿洲里進行加工。

滿洲里的官方經濟戰略為「俄羅斯供應,中國加工」,這種貿易流向凸顯了俄羅斯經濟地位的下降,俄羅斯實際上已成為中國的經濟衛星國,向中國出售原物料,依賴北京提供製成品,中國製造業的規模遠超俄羅斯。並且,這些原物料,只要中國願意也可以從其他地方買到。

報導指出,如今,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占其整個經濟的近6%。這一比例與同樣受到國際制裁的伊朗相當。俄羅斯在服裝、電子產品甚至汽車方面都依賴中國,甚至俄烏戰爭中許多無人機及零件都由中國供應。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對俄出口增長了71%。

而中國對俄羅斯經濟的堅定支持,也幫助莫斯科挺過了國際制裁。中國是俄羅斯石油、木材和煤炭的最大買家,即將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去年,兩國貿易額突破2400億美元(約新台幣7兆元),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增長了2/3。中國也從中獲益,使部分進口商品不必再受制於美國及其盟友。

如今,在滿洲里的商店貨架上,可看到史達林牌伏特加和研磨咖啡,有一家商店甚至專門出售前蘇聯領導人的半身像和酷似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俄羅斯娃娃。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本月表示,中國對俄羅斯的堅定支持,給歐洲帶來越來越多的不穩定和不安全,「中國實際上在助長俄羅斯的戰爭經濟。這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不過中俄貿易在汽車領域有些許摩擦,數據公司GlobalData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夏末,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占比已達60%,引起俄羅斯本土車商不滿,並說服官方對進口汽車徵收7500美元的費用,從去年10月1日開始徵收。今年前5個月,中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較去年同期暴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