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笑談生老病死

笑談生老病死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66)

艾 慧

笑談生老病死,相行喜怒哀樂。

閑看恩怨情仇,坦然悲歡離合。

何歎命運罔眷,任憑人生隨歌。

2020.05.06

呂國英先生的哲詩言簡意賅,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生的通透感悟和豁達智慧。

主題深刻,直指人生本相

全詩精准提煉了人生無法回避的核心體驗——生老病死(生命過程)、喜怒哀樂(情感波動)、恩怨情仇(人際糾葛)、悲歡離合(世事無常)、命運罔眷(機遇偶然)。這幾乎涵蓋了人類存在的主要維度和困境。

態度超然,彰顯豁達智慧

面對這些沉重命題,詩人以“笑談”、“閑看”、“坦然”、“任憑”、“何歎”等一系列極具張力的動詞,構築了一種俯瞰人生、超然物外的智者姿態。這不是消極逃避,而是歷經滄桑後對生命規律的深刻洞察與主動接納。

語言精煉,結構工整有力

六句詩,每句三字引領(動詞+看/歎/憑)+四字核心(人生境遇),形成穩定的節奏和強烈的對比。動詞的主動選擇(笑、閑、坦、任)與名詞的被動承受(生老病死等)形成鮮明對照,突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

意象鮮明,意境開闊達觀

“任憑人生隨歌”是全詩點睛之筆。將複雜跌宕的人生比作一首可“隨”之歌,意象生動。一個“隨”字,既包含順應自然規律的無奈,更飽含融入其中、品味其韻的從容與灑脫,將超脫提升至審美的境界。

哲學意蘊,融合東方智慧

詩中蘊含了濃厚的道家“順其自然”與禪宗“放下執著”的哲學思想,強調在洞悉人生必然的缺憾與無常後,選擇一種不怨不尤、不喜不悲、自在隨緣的生活態度,達到內心的平和與自由。

呂國英此詩,以精鋼淬火之語,鍛人生百味為六句箴言。直面生老病死、恩怨情仇之鐵律,卻以“笑談”、“閑看”、“坦然”之姿傲然相對。其豁達非避世之閑逸,乃洞察生命本相後的大智慧。“任憑人生隨歌”一語,化沉重宿命為輕盈樂章,道盡東方哲思中順應自然、心遊物外的至高境界。字字千鈞,意蘊悠長,堪稱現代人安頓心靈的哲詩典範。

 

這首詩的價值在於它用最精煉的語言,道出了最普遍也最深刻的人生體驗,並給出了一個極具智慧和精神高度的應對方案——以主動的超然、審美的態度擁抱生命的一切,包括其必然的缺憾與無常。它是指引心靈通向自由與平靜的一盞明燈。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