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時報副社長江坤調研中國西部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

 在通往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列車上,隨處可以看到窗外的風光,一路西行,一路修行,這趟通往文明的列車經過西藏和青海兩省區全部,以及四川、雲南、甘肅和新疆等四省區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58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海拔接近5000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不僅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而且保存相對完好。青藏高原是我國生態的頭部保障,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下,香港中華時報集團副總編江坤到青藏高原地區進行調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興邊富民、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工作,並到青海湖等地調研民族、宗教、社會治理的開展情況。江坤說:要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出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喇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

龍羊”為藏語音譯,意為:險峻的懸崖溝穀。峽谷位於龍羊峽水電站和拉西瓦水電站之間全長33公里,河水最深處約250m,兩岸岩石為沉積岩,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鐫刻得岩層嶙峋、層巒疊嶂,是黃河上氣勢最為磅礴的峽谷群,穀內溝壑縱橫、奇峰險石、陡壁萬仞、巍然天門,形成了“奇、幽、深、異、險、密”的景觀特點。據地質考證,黃河形成已經有四萬多年,龍羊峽谷的黃河河道在這四萬多年裏從未改變過,而且自黃河發源地至龍羊峽再沒有比這個峽谷更長、更壯觀、更美麗的峽谷了,因此這“高原古水道、大河第一峽”名副其實!

 左起:著名藏族建築設計師東林,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夏吾傑和州長張勝源 中華時報江坤

近年來,海北州綠色底蘊更加厚實,被評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普氏原羚之鄉”,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州國家A級景區達到11家,2012年以來,累計接待遊客628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210億元。其中5A級1家、4A級5家、3A級5家;擁有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1家,國家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2個,國家甲級旅遊民宿1家,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1438.5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1.27億元;旅遊收入從2012年的5.1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6.47億元(2019年最高峰值達到42.41億元)。

宣傳推廣“夢幻海北”“金色門源”“天境祁連”“藏城剛察”“河清海晏”文旅特色及品牌形象,積極開拓甘肅,山西,陝西,河南,河北等重點旅遊市場,其他地區市文旅協會、企業簽訂旅遊資源、市場、品牌、資訊、客源共建共用合作協議。通過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通過中華時報搭建平臺,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市場,進一步擴大“夢幻海北”品牌影響力。加大“網紅”等新興職業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不斷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線上宣傳服務水準,廣泛宣傳

 青海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基地:一個讓中華民族挺起脊樑的地方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積570平方公里,擁有核武器研製、試驗、爆轟、指揮中心的原子城。中國“兩彈”研製歷程、紀念英模人物,旨在弘揚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陳毅元帥接見原子能工業戰線指戰員時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現在腰杆還不太硬,你們把導彈原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占地183畝,建設面積9615平方米,是全國唯一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和核工業創建與發展歷程、原子城特殊歷史與輝煌成就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分為“前廳、東方巨響、巍巍豐碑、歷史抉擇、激情歲月、勇攀高峰、偉大成就、築夢復興”8個展廳,

江坤錶示:豐富文化內涵,通過舉辦各類品牌節慶活動、組團參加各類節目、提升“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和原子城紀念館展示利用水準等,深入挖掘並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精神、尕布龍赤子精神、“時代楷模”廉福章先進事蹟等,多管道打造海北精神高地,大力宣傳海北州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知識,提升海北旅遊的文化底蘊。

著名藏族設計師東林,長相憨厚耿直一張黝黑的臉龐輪廓分明富有雕塑像般的人物藝術形象,身穿獨有的民族服裝根本看不出來他是一位青海省著名的建築設計規劃大師,和他接觸後為人很重感情,待人隨和不急不燥溫文爾雅,和他在大學時代學習複雜的建築設計環境有關,從成長經歷到自己事業的騰飛他一直在堅守藏文化元素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他介紹到蕃域(BOYU),取意“唐蕃古道之地”,實體產業分佈於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蕃域集團公司用現代抽象藝術方法結合本土原生態資源,以土、木、沙、石及自然光源為元素,融合當地奇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民俗風情等方面,巧妙地與空間環境融為一體,將藏文化及生態環保理念重新昇華打造了“蕃域藏城林卡酒店”以“天·地·人”為主題的蕃域藏城林卡酒店,坐落於剛察縣核心區西大街,與湟魚家園、蕃域主題館、沙柳河翹首遙望,足不出戶便可盡賞剛察美景和高原陽光

 東林作為藏地文化原創品牌設計師,州縣兩級政府文旅規劃的助手,致力打造本土特色文旅新業態,設計完成青海省貴德縣“中華福運輪”、海北州祁連縣阿咪東索景區大門、剛察縣“慧眼感恩塔”等標誌建築,以“天地人”為主題打造的蕃域藏城林卡主題酒店已成為海北州文旅產業排頭兵,綠色養生藏餐專案覆蓋帶動12個村1478戶貧困戶。近期又規劃設計建造了青海湖景區系列“黑馬河景區,東格爾觀景平臺”高原藏城文化中心,青海湖畔的沙漠秘境等景點。

茶卡鹽湖·茶卡天空壹號景區背靠萬山之祖昆侖神山,可南眺昆侖山,北望祁連山。這裏是鹽的世界:白色的鹽池,碧綠的湖水,碩大的湖面宛如鏡子般倒影著天空及世界的樣子,仿佛置身於天地倒轉的神奇幻境。

 青海茶卡天空壹號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品牌行銷部經理董永輝參觀調研過程中正好碰到景區總經理康希元 從小處、細處著手,點、線、面相結合,抓重點,以整潔、優美、有序的景區環境迎接四海賓朋。 他每天親臨一線景區運營經歷了三年最困難的時期,現在遊客慢慢上來了每天能達到12000人次,。通過增加多次迴圈使用的鞋套減少白色垃圾對景區的污染,壹號景區以鹽文化為核心,融合德都蒙古文化、古羌景頗文化、遊樂體驗農墾文化專案等多種文化而打造的集觀光、休閒、特色文化體驗、生態度假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體驗式綜合性景區鹽鹵漂浮體驗館、沉水棧道、濕地、高原飛行營地等

 青海茶卡天空壹號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康希元與江坤老師

 大型歷史實景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古族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領略了馬背民族不同的風土人情。

 “現在普氏原羚保護好了,青海湖垃圾治理好了,盜捕現象也絕跡了,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拼命跑腿去保護了,雖然少了條腿,也不會遺憾了。”時隔五年再次見到南加老師蒼老好多,深深的感動他在青海湖邊近20年的生命守護中,撿拾青海湖邊的垃圾,治理鹽鹼地,恢復小泊湖濕地生態,監測巡護治沙區,巡護青海湖禁止捕撈青海湖湟魚,檢測並救助普氏原羚、黑頸鶴、大天鵝等野生保護動物。如今他的努力,換來的是小泊湖濕地的蘇醒、2000畝沙地植被的恢復、湟魚數量的恢復、黑頸鶴的回歸、普氏原羚的繁衍,還有便是更多人的覺醒和行動。 在他的感召下,家人和眾多志願者也一同投入到保護青海湖的行動中

作為青海湖邊唯一一家私人生態博物館,南加老師不斷的為全國到來的志願者們介紹環保知識,以及青海湖創建國家公園過程中還需要關注的社區問題,讓環保理念在青海湖的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

8月的盛夏世界各地的遊客在藍天碧雲下走進1300多年歷史的布達拉宮,“現在很多城市已經商業化,而且有很多外來現代化的東西,慢慢沒有本土的文化,但是西藏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佛珠之類的店鋪,還是有當地的特色。”

隨處可見穿著傳統服裝的藏族信眾俯臥在地上朝拜;狹窄的走道擠得水泄不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旅遊經濟活動之間,僅隔著一條細細的區隔繩。八廓街傳統的藏式矮樓建築掛著各類漢語與藏語的雙語商店招牌,除了一般買土產的店鋪,現代網紅文化也隨處可見;一段幾十公尺的街道上就有至少四家旅拍店,店員用漢語大聲招攬顧客到店裏做造型。

試穿藏族服裝。採訪行程中。布達拉宮除了朝拜的藏民每天限制10000名旅客參訪,為保護古宮殿的建築結構,旅客進入主要宮殿後不允許停留拍照,並得在限時一小時內離開,僧人的活動區以及藏民的朝佛區也用繩索或圍欄和遊客參訪的走道區隔開來。”西藏推動旅遊發展與文化保護的數十年來持續受到外界關注。大批旅客進入西藏,可能使當地變得越加商業化,沖淡西藏獨有的傳統文化。

目前旅遊是西藏自治區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民族團結、遺產保護、傳統文化復興等保護資源、認識價值、更新利用、創新發展對於新時代、新理念開創新發展格局、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青藏高原鄉村振興,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基礎至關重要。

大巴車從拉薩出發大概一個小時左右,隨著海拔不斷升高,一路美景不斷變化,感覺依然是新奇與興奮。沿路翻山越嶺通過車窗外看到山腰間有滾下去的越野車,可想而知這條線路非常危險,無現風光在險峰這句話真是如此,車經過不斷攀爬到達海拔4998米羊卓雍措,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如何解讀,“羊”,上面;“卓”,牧場;“雍”,碧玉;“錯”湖。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羊卓雍措是低濃度鹹水湖集高原湖泊、雪山、島嶼、牧場、溫泉、野生動植物、寺廟等多種景觀為一體的、獨特的自然風景區, 與納木措、瑪旁雍措並稱西藏三大天湖

 周圍還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達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與藍天融為一體。欣賞美麗的湖泊景觀和探索羊卓雍措的文化背景。

尼洋河畔卡定溝內,是典型的峽谷地貌,山高溝深,奇峰異石,古樹參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飛流直下,雄偉壯觀

龍羊大峽谷 風光旖旎美如畫

黃河形成已經有四萬多年,龍羊峽的黃河河道在這四萬多年裏從未改變過,正所謂“高原古水道,大河第一峽”。正因其險峻雄奇,龍羊峽也被譽為“中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萬裏黃河第一壩

 彩虹部落土族園是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題公園,走進大門前土族人為客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敬上三杯芬芳四溢的青稞美酒,這裏有土族的歷史、民俗文化、土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建築風格和土族生產生活習俗,結合酒產業可以有效地讓全國消費者感受青稞酒的歷史文化,感受青稞酒的特色。同時帶動了周邊的農家樂、餐飲、住宿、溫泉酒店等產業,實現了創收惠民的目的。攜手政府部門舉辦了中國青稞酒文化節,宣傳青稞酒品類

 青稞酒之源——喝一杯青稞酒,便記住了雪域高原,青稞藏語叫做“羌”,生長在我國西北、西南地區,特別是青海、西藏、甘肅、雲南等地,亦稱米大麥、米麥、裸麥、裸大麥。青稞耐貧瘠和高寒,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局部高海拔高寒地帶,只有青稞依舊可以成活。青稞麥田不僅風景如畫,千百年來也青稞成了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

青稞已成為青藏高原一年一熟的高寒河谷種植的標誌性作物。青藏高原從物質文化延伸乃至精神文化領域,都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