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宴散思不散

作者:曾曉輝 

香港金秋,雖已黃昏,維園之畔熱浪猶存。華燈初上,與曾氏總會文仲會長、廣春監事長、青年才俊曾豪及滬上來的華財共聚。席間兩岸客家聯會江會長、新華社香港分社前社長薛公、古箏聖手鄒博士亦翩然而至。杯盞交錯間,美食香馥,而「吾日三省吾身」之古訓,更似清泉流淌席間。

薛永興社長於我,亦師亦友,情誼深植於時光沃土。遙想2009年,正是他如明燈指引,助我在香江之畔創立《中華時報》,親定宗旨,亦曾執掌總編之職,一路扶持,潤物無聲。江全孚會長多年相交,其創立兩岸客家聯會之襟懷,更引我深入閩西故土,那客家原鄉的青山碧水,滋養了我事業之根脈。

文仲會長,政商通達,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曾為星島日報董事。今更榮膺我任董事局主席的中華時報傳媒集團獨立董事,並領《中華時報》名譽社長之要職。尤可貴者,十月初大阪“第七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吾任組委會主席)啟幕在即,文仲會長、廣春監事長、薛社長等皆慨然願隨我共赴東瀛,再續文化因緣。曾豪、華財等青年才俊,如朝日初升,其銳意進取正應和了文正公(曾國藩)所言:“青年讀書須有朝氣,有識見,有規模”,皆顯鵬程之志,令人見曾氏門楣光耀之未來。

 

鄒博士纖指撥動箏弦,其音繞梁,早已獲邀在日本大阪第七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綻放華彩,更榮膺“城市文化貢獻獎”提名。古韻新聲,不正是“養活一團春意思”的生命律動?

而監事長廣春兄,七月相伴騰沖山水,其照拂之細膩,令大病初愈的我如沐春風,深悟“仁者,愛人”之體貼入微,身心皆沐於大德暖陽之中——此番更不辭遠渡,共襄盛舉,尤見赤忱。

 

盛宴雖酣,終有闌珊。曾子有雲:“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席間諸君,或如薛公江會長之忠信提攜,或如文仲會長之德業垂範,或如青年才俊之銳意創新,或如廣春兄之仁心體恤,皆為我立身明鏡。宴席有形,終須一別,然文正公明示:“精神愈用則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此夜金風所傳之省思、情誼與道義,正如那古箏清越餘響,絲絲縷縷,已深深嵌入維港秋夜的星空——而吾以論壇主席之責,更當引此清音,匯作跨越山海的文化長河。

 

當筵席散作秋夜清風,方知真正的相聚是精神長河的交匯。那些映照忠信的古訓、浸潤仁心的關懷、躍動新生力量的鋒芒,早已在“吾日三省”的迴響中,築成靈魂深處不散的華筵。今諸君既願共赴東瀛,與吾同振論壇之鐸,則香江秋夜之燈火,早在大阪的晨曦裏化作漫天霞光——此非偶然,實乃曾文正公“以志帥氣,以靜制動”之哲思踐履:當省身之誠遇見同道之毅,方能使星火燎原,照徹五洲逆旅。

 

《維園秋夜雅集後作》

 

秋燈照海夜鳴鑾,三省清泉漱玉寒。

雅集群賢皆玉尺,仁心萬裏渡雲鞍。

弦動關西傳古調,志承湘水立新壇。

莫道金風筵易散,月印千江天地寬。

 

2025.9.12夜於香港維園

怡維軒主人 謹識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布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