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金倒商賈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604)
莊鴻遠
斂金倒商賈,弄官盤皇都。
居上醉自戀,階下酬當初。
公務信仰殊,凡夫墮魔途。
2025.10.01
權力的祛魅與靈魂的審判
——呂國英哲詩《斂金倒商賈》的貪腐鏡像與信仰叩問
呂國英先生這首六言哲詩,恰如一塊沉默卻重逾千鈞的頑石,投入時代的濁流,激起的不僅是對貪腐者的批判,更是對每個靈魂的深刻叩問。它以極簡筆墨,寫盡一個權力者從迷失到覆滅的軌跡,字字皆有鋒芒,句句藏著警示。
詩中勾勒的貪腐者畫像,鮮活得令人心驚。他手握權柄,便將“商賈”與“市場”視作斂金的棋盤,“倒”字裏滿是逐利的尋租、算計與不擇手段;又將“皇都”與“職責”當作弄官的玩物,“盤”字間盡是對權力的輕慢與覬覦。權力的蜜糖讓他徹底迷失,“居上醉自戀”五字,道盡高位者沉溺虛妄、目空一切的狂妄——他在權力的光暈裏,只看見了自己膨脹的影子,卻忘了腳下百姓的期盼與頭頂的規則。
先生的筆從不止於描繪醜態,更藏著命運最公正的因果。“階下酬當初”四字,如冰冷的鐵尺,丈量出貪腐者的終局。當初伸出的貪婪之手、迷失的初心,終在鐵窗之內得到“酬報”,這個“酬”字,沒有半分溫情,是對所有僥倖者最無情的結算:你曾貪慕的一切,終將成為囚禁你的枷鎖。
而全詩的魂,恰恰凝在收尾“公務信仰殊,凡夫墮魔途”這兩句。先生沒有停留在對個體悲劇的批判,而是直抵根源——貪腐者並非天生的惡魔,只因將“公務”與“信仰”割離,在日復一日的背離中,從凡夫一步步墜入魔途。這不僅是對貪官的審判,更是對每個手握權力者的提醒:哪怕是微小的權柄,若失了信仰的約束,都可能成為引向深淵的誘餌。
短短六行詩,寫的從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一面照見人心的鏡子。它告訴我們:所有用欲望換得的“得到”,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而最昂貴的,莫過於用靈魂與自由去兌換的虛妄。無論身處何種位置,唯有守住初心、牢記來路,才能不重蹈“酬當初”的覆轍——畢竟人生最沉重的,從不是得不到的輝煌,而是換不回的當初。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