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5月14日電 題:歐理會前主席夏爾·米歇爾:平等互利的貿易環境利於各方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逐漸成為全球合作的基石,並深刻影響著世界政治、安全、經貿、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進程。
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2014年10月11日出任比利時聯邦政府首相,成為該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2019年7月,米歇爾當選歐洲理事會主席並於2022年6月連任。2025年5月,米歇爾受聘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
“歐盟和中國之間存在差異,但更重要的是穩定、安全、可預測性。”近日,米歇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區出席“中歐建交50周年論壇”時表示,歐中之間的合作有很大潛力,不僅包括經濟發展,還包括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米歇爾指出,當前世界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國家主權與安全等諸多挑戰。他表示,歐盟的戰略自主是唯一前進道路,也是必然出路。他同時強調了自由貿易對歐盟走向成功的重要性,並指市場是展開良性經濟競爭的基礎。歐盟“多元一體”的格言與中國“和而不同”的理念相通,使雙方互為理想的合作夥伴,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以及幫助發展中國家等關鍵領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米歇爾希望歐中雙方能從過往經驗中汲取智慧,並對未來雙方關係發展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應基於自身特點考量,不受第三方影響;二是必須以負責任的態度,秉持尊重、透明和真誠的原則管控雙方分歧與差異,以增進相互理解。
“歐洲的基因中寫滿了國際化和多邊主義,當前的世界是多極化的,因此需要我們去更新多邊主義機制,讓它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米歇爾認為,歐盟和中國在當前這一時刻有重要責任。歐盟堅守多元化原則,中國也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這樣的原則下迎來歐盟和中國建交50周年,使雙方有機會重新思考如何為雙邊關係注入新的活力,以惠及歐盟和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
談及當前全球貿易格局時,米歇爾表示,貿易戰打到最後,沒有贏家,祗有輸家,所以要堅守自由、開放的原則,“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平等互利的貿易環境,這是有利於各方的,必須要消除貿易壁壘,以一種透明的方式來重建信任”。他強調歐盟要和中國進一步深化合作、緊密往來。
米歇爾還認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是一個起點,也是一個抓手,“可以更好地讓歐盟和中國雙方的領導人開展更富有建設性的對話”。米歇爾希望歐中雙方能够盡快達成共識,“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對於歐盟企業來說是一個能够接受的強有力的健康信號,可以更好讓歐盟企業抓住契機發展中國市場,也會增強它們對華投資的信心”。
在談及中歐經貿合作的未來時,米歇爾強調,碳定價可以成為歐中合作的潛在領域,雙方可通過制定共同的氣候標準、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他同時指出,信任、平衡與變革是未來歐中經濟關係取得成功的關鍵。(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