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電影《南京照相館》……
记者 悅聲
“作為南京人,電影《南京照相館》中每一個場景都在撕開記憶的口子,讓歷史得以傳承、吾輩自強!”“電影《南京照相館》讓我們看見歷史,記得腳下土地埋著的不屈,更讓我們珍惜現在、好好生活”“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經破敗不堪的模樣,南京土著真的繃不住了”。—-《南京照相館》特別選在南京開啟首映禮,以故土鄉音喚醒金陵記憶,引發南京觀眾的強烈共鳴……
據介紹,電影《南京照相館》獲2025年雙平臺點映最高分,截止目前點映及預售票房已將達到6000萬。 7月25日,《南京照相館》在全國上映。
讀歷史真相
7月22日晚,電影《南京照相館》在環宇城內的幸福藍海國際影城IMAX廳首映。影片放映結束後,觀眾紛紛表示“真實、震撼”。
電影《南京照相館》通過歷史照片與電影畫面的對比呈現,揭露了日軍罪證照片的細節。1937年12月,南京城淪陷在侵華日軍的鐵蹄之下,吉祥照相館的暗房成為一群普通人的避難所,更成了記錄歷史真相的陣地。原本在吉祥照相館避難只想活命的南京普通百姓,目睹了日軍的暴行與虛偽,決定揭露日軍屠城罪行,冒死保存大屠殺罪證照片。素不相識的人們在至暗時刻的覺醒與抗爭,也代表了數萬萬中國人面對國破家亡,凝聚出的不屈與勇氣。影片真實震撼、細節動人成為現場觀眾的一致感受。
電影讓我們看見歷史,更讓我們珍惜現在……
由傅若清任總監製,申奧執導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我看見·我記得”雙城首映禮之南京站於7月22日舉辦,該首映禮以“我看見”為主題,用照片穿越88年歷史長河,帶領觀眾來到電影故事的發生地——南京。
首映禮群星齊聚,照相館再營業,影片導演申奧攜主要演員劉昊然、王傳君、高葉、王驍、周遊、楊恩又、王真兒悉數亮相,八位“攝影師”再度定格難忘瞬間。此前,劇組主創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敬獻鮮花,並前往南京標誌性的中華門合影留念,呼籲吾輩自強!
本片在此前的點映階段已收穫如潮好評,此次電影特別選在南京開啟首映禮,以故土鄉音喚醒金陵記憶,引發一眾南京觀眾的強烈共鳴,不少人感慨:“作為南京人,電影中每一個場景都在撕開記憶的口子,適合帶孩子一起看,讓歷史得以傳承、吾輩自強!”“電影讓我們看見歷史,更讓我們珍惜現在、好好生活”“看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經破敗不堪的模樣,南京土著真的繃不住了”。
電影《南京照相館》獲2025年雙平臺點映最高分
截至目前點映及預售票房已接近6000萬元, 7月25日全國上映。當天首映禮在環宇城IMAX影院呈現,通過IMAX“頂天立地”的超大銀幕和震撼音效,為觀眾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見證。IMAX版本完整保留了海量細節資訊,讓懸念感始終緊繃如弦,當關鍵劇情揭曉時,這份情感衝擊在影院的每個角落激起深沉的情感共振。電影以城牆紋理、街道風貌的1:1全維度複刻,再現1937年南京城山河破碎的歷史原貌,IMAX大銀幕清晰畫質帶來極盡真實的圖元級還原,將南京城的斷壁殘垣、罪證底片的每一道劃痕都呈現得纖毫畢現,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手觸碰這段沉重的歷史。
該影片全體主創首映禮再返南京,與現場觀眾共同觀看了電影,多維情感直戳主創內心,映後互動環節主演們紛紛淚目,令人觸動。演員現場也用不同的角色照片,解讀了角色背後的故事。申奧展示了一組“親善照”對比,將歷史上真實的“親善照”以及影片中高度還原的“親善照”對比呈現,兩組影像從人物站位元到拍攝角度幾乎完全對應,揭示了侵略者通過擺拍粉飾暴行的歷史真相。
申奧表示:“每一場戰爭之下掩藏著無數輿論的紛爭,希望大家能夠從電影中受到啟示,發現歷史背後的真相。”阿昌的郵局“入職照”充滿朝氣與希望,劉昊然說:“正如其他生活在南京的人,會通過照片記錄人生的大日子,這張‘證件照’對阿昌也是意義非凡。”談及觀影感受,手持片中通行證的王傳君哽咽不停,“我為自己的角色感到遺憾,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的鮮血堆砌而成的,吾輩當自強。”
“當看完電影走出影廳,看到陽光燦爛,熙熙攘攘的人群,覺得很美好,覺得很感動,所以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應該感恩當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王驍說老金對照相的熱愛,源自他對南京這座城市的熱愛。最後,他用南京話對老金說:“你洗的照片,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們也看到了”,引發無數現場南京觀眾的共鳴與掌聲。周遊談及宋班長和弟弟的合影時真情流露,聲音也有些顫抖,通過照片他明白了家人的意義。作為全家福中唯一的笑臉,小演員楊恩又解釋道:“她相信有明天,所以在用童真對抗著戰爭的殘酷。”王真兒分享片中烙餅的設計來自編劇的一位長輩的親身經歷,她認為在殘酷的歷史和民族大義面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國人”。主創們用一張張寫滿故事的照片,將歷史更加具象化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南京觀眾稱讚:“真相引人落淚更凝聚無盡力量!”
影片已於7月19日開啟全國超前點映。同時,本片在貓淘平臺雙雙開出9.7的高分,是截至目前2025年雙平臺點映最高分。隨著第二輪點映和南京首映,本片口碑持續發酵。此次電影在南京首映,回到故鄉的《南京照相館》見到了很多觀眾的淚水,更收穫了很多觀眾的力量。現場不少南京的觀眾對於片中出現的兒歌和地名倍感親切。當熟悉的“雞鳴寺”“中山門”,尤其是承載著沉重歷史的“中華門”從角色口中喊出時,觀眾的情緒被帶到高潮。一位觀眾說道:“家中的老人便是戰爭的親歷者,他們從小告訴我,讓我知道歷史比電影中呈現的更加殘酷。這部電影讓老人的話再次迴響耳邊。”片中以南京話為代表的鄉音同樣深深打動著觀眾:“看到演員們在戲裡用南京話呈現出了南京人的血性,為演員們極具力量感的表演點贊!”
帶孩子一起看
電影也吸引無數家長帶孩子一起進場,稱讚“電影適合帶孩子觀看,共同銘記歷史!”一位家長動情說道:“我從出生一直生活在中華門,我們小時候會在那裡玩,看了這個電影特別熟悉。”在他看來,本片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要教育後輩,每一個中國人不能忘記這段歷史”。首映現場,許多家長分享與孩子共同觀影的感受,認為《南京照相館》讓孩子對歷史有了更直接的認識,他們感謝主創團隊將這段故事搬上銀幕,讓更多人看到歷史的真實樣貌。“感謝有這部好電影,讓歷史記憶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生命溫度。”
故土的鄉音加深著那段歷史的烙印,屈辱的過往令我們更加珍惜今日的繁榮,這是所有中國觀眾共有的情緒共振。大好河山,寸土不讓!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真磚實砌南京城景
據“上海松江”微信公眾號消息,在上影集團出品重大歷史題材影片《南京照相館》全國公映之際,作為影片的核心拍攝地,位於松江車墩的上海影視樂園於7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拍攝場景。
在這裡,1:1複刻的抗戰時期南京街區、升級煥新的全國首家“實景商業院線影院”上海影視樂園大戲院,配合陸續推出的沉浸式紀念抗戰勝利主題活動。
為實現《南京照相館》對歷史場景的嚴謹復原,片方與上影製作共同組建近500人置景團隊,耗時3個月在2.5萬平方米空間內,最終將歷史檔案中的照片與圖紙,轉化為鏡頭裡的真實場景。
步入上海影視樂園的《南京照相館》拍攝地,一座高約12米、寬約6米、綿延約112米的殘破城牆將時空拉回1937年的南京。這並非普通佈景:置景組專程赴南京城牆實地翻模,以真磚實築,結合景片,1:1高度複刻被轟炸後的斷壁殘垣,磚體上甚至鐫刻著當年建造時捐贈者的姓名。
其他細節同樣考究——斑駁的磚面、焦黑的彈孔、坍塌的垛口、坦克碾壓的痕跡,均經道具和特效團隊反復驗證。
作為影片核心敘事空間,復原後的“吉祥照相館”與外部破敗街景形成鮮明對比。考慮到遊客體驗度與安全因素,影片殺青後樂園對該建築進行專業修復,使其內外景恢復至“戰前”相對完好的狀態。這座地標建築,也將作為樂園固定景點長期保留。
電影置景指導、上海影視樂園首席設計顧問秦楓表示,片中約七成鏡頭在上海影視樂園裡置景拍攝,目前“南京城”內的部分場景,如城牆、吉祥照相館、郵局等,按20至30年的使用標準建造,可在今後相對長的時間內對外開放。
除複刻的“南京城”外,《南京照相館》內景戲依託上海影視樂園1號、3號攝影棚拍攝,永安公司、石庫門、上海大戲院、酒莊、和平廣場等標誌性場地也成為歷史場景還原的真實載體。
泛黃的照片,凝固著中華民族最痛楚的記憶
電影《南京照相館》中的暗房既是一群普通人的避難所,也是守護歷史真相的隱秘陣地。這部電影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兩名愛國青年拼命守護的一份浸染著鮮血的相冊,最終出現在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上,成為審判日本戰犯谷壽夫的重要證據。
1938年1月,時年15歲的照相館學徒羅瑾在沖洗日軍軍官送來的膠捲時,被底片上觸目驚心的暴行畫面所震驚!砍頭、活埋、姦淫……這些罪惡的瞬間讓年輕的羅瑾激憤難平。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原館長研究員 馬振犢:這個日本軍官,他們照這個照片完全是為了一種娛樂和一種發洩。他(羅瑾)精選了16張做了一個相冊,而且自己為這個相冊做了一個封面,上面畫的滴血的心,還有一把刀插在心上面。那麼他的意圖是把這些日本人自拍的、屠殺中國人的照片作為一種歷史證據把它留下來。
在當時,私藏這些反映日軍暴行的物品是非常危險的,但羅瑾仍將這本相冊秘密保存了兩年多。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原館長研究員 馬振犢:他就把這個冊子藏在廁所土牆上面,掏了一個洞,把相冊放進去。然後把土塊又恢復原狀,忽然發現磚塊被人挪開了,相冊也沒有了。
羅瑾因相冊離奇失蹤而離開南京,這本承載著民族血淚的相冊,戲劇性地出現在毗盧寺的草叢中,被羅瑾的同學吳旋發現。
吳旋、羅瑾兩位老人分別于1998年和2005年去世,他們留給世人的這本無比珍貴的相冊,被珍藏于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並於2015年10月9日,與國內各檔案機構所存其它南京大屠殺檔案一起,成功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