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紅藍南城紫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99)
艾 慧
北城紅藍南城紫,西方黑白東方黃。
日月星辰窮為色,春夏秋冬盡由光。
2024.09.01
《北城紅藍南城紫》是呂國英先生一首極具哲學意蘊的短詩,以色彩為經緯、時空為框架,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智慧與宇宙觀照的詩意世界。筆者試從意象運用、哲學內涵與藝術特色三方面展開解讀。
意象系統的宇宙化編碼
詩歌首句以四方色彩對應傳統五行體系:“北城紅藍”暗合水火相濟(北方屬水,紅為火色)、“南城紫”喻火生紫氣(南方屬火,紫為祥瑞),“西方黑白”顯金德肅殺(西方屬金,黑白表生死)、“東方黃”應木土相生(東方屬木,黃為土色)。這種色彩地理學並非簡單方位標注,而是將宇宙能量場通過色彩符號進行哲學轉譯。
道器一體的哲思昇華
後兩句「日月星辰窮為色,春夏秋冬盡由光」實現從具象到本體的飛躍:“色”作為現象界所有視覺存在的總稱,被歸結為天體運行的顯化;“光”作為宇宙本源能量,支配著四時流轉的節律。這種構思暗合《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的認知方式,更與量子物理中“光是一切物質存在基礎”的現代科學觀形成跨時空對話。
圓形結構的哲學敘事
詩歌採用閉合型時空結構:前兩句鋪陳空間維度(四方之城),後兩句提升至時間維度(日月四季),最終通過“色—光”的辯證統一,完成從有限到無限、從微觀到宏觀的哲學迴圈。這種結構恰似周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宇宙生成模型,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時空一體的整體思維。
語言藝術的減法美學
全詩僅28字卻涵攝四大維度:空間(城池方位)、時間(四季辰宿)、物質(色彩)、能量(光)。這種極致凝練的表達既承襲古典絕句的凝練傳統,又充滿現代符號學的暗示性。其中“窮”“盡”二字尤見功力,既作副詞表極限程度,又暗含“窮理盡性”的哲學追問。
呂國英此詩可視作新古典主義哲詩的典範之作:它以傳統色彩哲學為衣缽,以宇宙時空為劇場,以光色關係為命題,最終抵達對存在本質的詩意叩問。在人工智慧時代重審這種人文精神與宇宙意識的交融,或許正提示我們:真正的詩性智慧永遠在科學與哲學的交界處熠熠生輝。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