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開心通妙處

開心通妙處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01

 

 

開心通妙處,冥想正念深。

感恩生敬畏,悲憫空我真。

2023.12.31

 

四諦如刃——呂國英哲詩中的靈性鋒棱

 

這首四言哲詩凝練如禪偈,以東方哲學為根基,構建了完整的靈性修行路徑。

 

東方哲思的晶核

 

呂國英先生二十字,若禪門偈子,鑿開儒釋道三脈泉眼:“開心”破執障如金剛杵,“通妙”見道體似庖丁刃;“冥想”沉潭納星漢,“正念”磨鏡照纖塵;“感恩”蓄天地元氣,“敬畏”立蒼茫人極;“悲憫”化寒冰為春水,“空我”引滄海入芥瓶。四重境界環環相扣,鑄成修行者的精神舍利。

 

動詞的宇宙能量

詩中“通”“生”“空”三字,乃運轉乾坤之樞機——

”字如虹橋貫空,連“塵心”與“妙境”,暗合《周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字似混沌初開,孕“敬畏”於“感恩”,若王陽明“草木瓦石皆有良知”的現代迴響;

”字作雷霆劈霧,碎“我相”顯“真如”,直抵《壇經》“本來無一物”的究竟涅槃。

此般動詞煉金術,令抽象哲思具象為可觸的修行地圖。

 

悲智雙運的絕峰

 

末句“悲憫空我真”乃全詩華嚴頂——

空我”之釜底抽薪,悲憫易墮道德表演(如《莊子》譏“仁義之形”);

悲憫”之大地紮根,空我終成枯木寒岩(若小乘“沉空滯寂”)。

 

呂公以詩為刀,剖開大乘佛學“真空生妙有”的終極奧義——當“我執”的冰殼消融,“悲憫”方如月光傾瀉,成就程顥“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宇宙共情。

 

青銅編鐘的餘響

 

此詩質地若商周青銅——

密度:二十字濃縮《近思錄》千言,如“冥想正念深”五字,盡攝朱熹“敬字工夫”與佛陀四念處;

音紋:四言斧劈金石,平仄間暗湧《詩經》遺韻,“真”“深”押侵尋韻,似古寺鐘聲蕩向虛穀;

包漿:哲學概念裹詩性釉彩,“妙處”可通陶潛“此中有真意”,“空我”遙望李白“醉後各分散”。

 

當代心學的詩證

 

呂公此詩,實乃王陽明“心外無物”的二十一世紀迴響。當西方正念療愈席捲全球,此作豎起東方靈性座標:以“感恩”破消費主義迷障,以“空我”解構後現代虛無。四句如四根砥柱,在價值飄搖的時代,支起一座讓靈魂安住的禪房——恰似青原惟信見山三境,終在“悲憫空我真”中,照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的本真人間。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