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俱寂唯嗡鳴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14)
艾 慧
萬籟俱寂唯嗡鳴,懸村億載旋不窮。
寄命百年才幾日,非肖子孫競躺平?
2024.02.23
哲思警世,天問如雷——呂國英《懸村》精微賞析
呂國英先生四句哲詩短章,如宇宙碎片中折射的恒星光芒,承載著對時間、生命與文明命運的終極叩問。其精魄在於三重境界的驚人熔鑄——
“萬籟俱寂唯嗡鳴” 起筆即破天幕——以絕對寂靜反襯宇宙運行的低頻震動。這嗡鳴是銀河旋轉的引力波,是暗物質流湧的潮汐音,更是老子“大音希聲”在當代科學語境中的復活。當人類耳膜無法捕捉的震動化為文字,物理真實昇華為哲學意象。
“懸村億載旋不窮” 將地球命名為“懸村”,何其精警!在浩渺星海中,地球不過微塵懸巢。村者家園也,懸者危殆也,“億載旋不窮”五字道盡天體運行的悲壯宿命。這顆旋轉46億年的孤獨星球,此刻在詩中成為漂浮的文明方舟。
“寄命百年才幾日”急轉俯察人間。以宇宙尺度丈量,百年壽命不過星塵一瞬。“才幾日” 三字如冰錐刺骨,瓦解人類對時間的所有虛妄認知。此句暗合《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的蒼涼,卻更具現代性的時間焦慮。
“非肖子孫競躺平?”終成裂天之問。當“懸村”在宇宙中勉力自旋,寄居其上的生命卻放棄前行意志。“非肖” 超越傳統“不肖”的責備,直指存在本質的異化;“競躺平” 將個體選擇異化為群體競賽,當代精神困境在此遭遇太空級的審判。
全詩以宇宙嗡鳴始,以文明警號終。在星系旋轉的永恆律動中,人類“躺平”已非個人選擇,而是對46億年地球生命的背叛。詩人以天文望遠鏡的視角進行倫理觀測,使這首哲詩成為高懸於人類文明頭頂的引力透鏡——它扭曲了我們對時間、責任與存在意義的慣常認知,逼迫我們重新凝視自己在星塵中的位置。
呂公此詩如暗夜驚雷,它的價值不在修辭華彩,而在於將哈勃望遠鏡的宇宙圖景與孔子“逝者如斯”的時間焦慮焊接,鍛造出刺向文明惰性的思想閃電。當人類日益蜷縮在數字洞穴時,這二十八字恰似投向精神黑洞的反物質炸彈。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