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野笑蹉跎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93)
莊鴻遠
和光播柔色,遙綠漾潤波。
極目逐天遠,放歌蕩九河。
春醒催冬迷,九野笑蹉跎!
2024.02.12
春野裏的生命長歌
——呂國英哲詩《九野笑蹉跎》賞析
呂國英先生以“哲慧”為詩魂,慣於在簡筆勾勒中藏宇宙玄思。這首作於初春的短章,便以質樸文字鋪展天地蘇醒之境,於自然流轉中見生命覺醒的哲思,恰是其“氣墨靈象”美學中“超驗之美”的生動注腳。
“和光播柔色,遙綠漾潤波”,是春日初臨的細膩速寫。“和光”卸去冬的凜冽,“柔色”暈染萬物輪廓,遠方新綠隨水波輕漾,動靜之間,將春的溫潤質感具象化。沒有濃墨重彩的鋪陳,僅以“播”“漾”二字,便讓天地間的生機有了流動的韻律,暗合“靈像是‘象’的遠方”的創作主張 ——眼前之景只是起點,其背後湧動的生命力才是詩的核心。
視線由近及遠,“極目逐天遠,放歌蕩九河”完成了意境的躍升。若說前兩句是對春景的凝視,此兩句便是詩人心靈的舒展。“逐天遠”是目光的延伸,更是心胸的開闊;“蕩九河”是歌聲的迴響,亦是精神的馳騁。從靜觀到放懷,詩人將個體情感融入天地格局,讓初春的欣喜掙脫了狹小視角,有了貫通山河的氣魄。
“春醒催冬迷,九野笑蹉跎”,筆鋒一轉直抵哲思內核。“春醒”與“冬迷”構成鮮明辯證,既是季節的更迭,更是生命狀態的轉換——前者是覺醒與奮進,後者是沉眠與停滯。而“九野笑蹉跎”一句,以擬人化的“笑”消解了時光流逝的悵惘,將自然輪回昇華為對生命價值的肯定:當春陽喚醒大地,萬物皆以新生姿態告別過往的遲疑,這正是對“藝法靈象”中本質規律的詩意詮釋。
全詩六句,從景到心再到哲,層層遞進卻渾然天成。沒有繁複修辭,卻在尋常春景中照見生命覺醒的真諦,恰如呂國英先生所宣導的“詩貴哲慧潤靈悟”,讓讀者於春風綠波間,讀懂時光裏的生機與力量。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