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稀真佛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15)
艾 慧
千載稀真佛,百世累造魔。
奈何善惡報,血酬極端奪。
2024.02.27
血酬定律下的歷史悲歌——析呂國英哲詩中的暴力迴圈與道德困境
呂國英先生此四言哲詩,字如淬火鋼刃,句若驚雷貫耳,以極簡之形承載極重之思,直刺歷史與人性的核心病灶。
首聯“千載稀真佛,百世累造魔”,開篇即奠定宏大而悲愴的基調。“千載”、“百世”以時間之悠長,丈量著人類文明的苦難縱深。“稀真佛”道出慈悲、智慧與至善在歷史長河中的珍稀與脆弱,如星辰寥落;而“累造魔”則如一聲沉重的歎息,揭示暴力、貪婪、壓迫等“魔”性力量,非但未被消弭,反在世代更迭中不斷累積、複製、膨脹。一“稀”一“累”,形成觸目驚心的對比,是對人類精神困境與歷史暴力迴圈的精准洞察。
頷聯“奈何善惡報,血酬極端奪”,是冷峻的詰問與殘酷的答案。“奈何”二字,飽含對傳統道德律令——善惡因果報應——在歷史現實面前蒼白無力的深深質疑與無奈。當“魔”的力量盤踞主導,理想化的道德秩序往往淪為虛妄。詩人引入“血酬定律”這一現代社會學概念(指以生命暴力為成本進行資源爭奪的規則),並以“極端奪”點出其本質與極致形態:驅動歷史進程、決定資源歸屬的底層邏輯,常非道德正義,而是赤裸裸的、以生命鮮血為賭注和成本的暴力掠奪。這四字如利刃,剜開了溫情脈脈的歷史面紗,暴露出其下湧動的血腥規則。
全詩之精魄,在於“血酬”意象的震撼植入。它將抽象的歷史法則具象化為腥紅的現實,使“魔”的運作機制昭然若揭。詩人將冰冷的社會學概念昇華為凝重的詩歌意象,賦予其歷史的沉重感與批判的鋒芒。佛魔的永恆角力、善惡報應的虛幻承諾,最終被“血酬”的殘酷鐵律所擊穿,揭示出人類歷史深處那難以擺脫的“血色迴圈”。
呂公此詩語言如金石鏗鏘,對仗工整(千載/百世、稀真佛/累造魔、善惡報/極端奪),在極簡的二十字中構建起巨大的思想張力。它超越了個體情感的抒發,直抵文明演進的幽暗本質,是一曲對歷史暴力迴圈的沉痛挽歌,亦是一記警醒世人的暮鼓晨鐘——若不能超越“血酬”的極端邏輯,“真佛”之希冀終將淹沒於“累造魔”的血色長河。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