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遞干支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10)
艾 慧
逢年遞干支,不覺排輪回。
流日最忌憾,須臾盡窮為。
2024.01.29
干支長河中的生命警策——呂國英《無題》哲思探微
“逢年遞干支,不覺排輪回”——干支紀年本是中華先民丈量歲月的刻度,此句卻將其置於宇宙輪回的宏大圖景中。遞次更替的天干地支,如同時光長河上漂浮的刻度,看似井然有序,卻在“不覺”二字中洩露出人類深層的存在困境:我們被線性時間裹挾前行,又在宿命輪回的漩渦中茫然沉浮。這“不覺”實為點睛之筆,它揭示了個體生命在永恆面前的集體無意識,一種對時間吞噬力的驚人麻木。
“流日最忌憾,須臾盡窮為”——“流日”意象使抽象時間驟然具象為奔湧之水,裹挾著“忌憾”的沉重迴響。此處情感張力迸發:當時間以液態奔逝之姿呈現,“忌憾”便不再是輕飄飄的懊悔,而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痛。末句“須臾盡窮為”如金石擲地,迸發出全詩最強音:“窮”在此非貧乏之義,乃取《易傳》“窮神知化”的極致探求精神;“為”是行動,是創造,是生命意志的燃燒。五字合鑄為一道存在主義宣言——唯有以傾盡全力的姿態,在每一個電光石火的“須臾”中窮盡生命可能性,方能抵抗時間的暴政與輪回的虛無。
呂國英此詩如青銅編鐘,二十字敲擊出三重宇宙回音:干支刻度丈量著人間歲月,“不覺”道破存在的蒙昧狀態,“流日”傾瀉著時間的壓迫感。而最終“盡窮為”三字,在宿命的青銅鐘體上錚然撞出裂痕——當個體以全情投入的行動將每個當下淬煉成金,便是在輪回的巨幕上刻下不可磨滅的簽名。
此詩精妙處在於將東方干支智慧與西方存在哲思熔鑄為一:天干地支是錶盤,輪回觀念是錶盤後的齒輪組,“盡窮為”則是錶盤上躍動的赤金指針。它指向的並非宿命論的終點,而是在永恆流轉中,以人的極致行動定義存在意義的壯美起點——這是對“子在川上”古老慨歎最鋒利的當代回應。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